-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性的社会学建构
———评尤伊克和西尔贝《法律的公共空间
———日常生活中的故事》
陆益龙
在一般观念里, 法律规则威严而神圣、公平且正义 , 它是立法者、法 官、律师、警察等法律人员构建起来、支撑法制秩序的系统。 同样 , 在 “法律与社会”这一研究领域里, 传统的理论范式隐含了把法律与社会 置于二元对立关系的取向。 然而 , 尤伊克(Patricia Ewick)和西尔贝 (Susan S .Silbey)在《法律的公共空间 ———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尤伊克 和西尔贝 , 2005)① 一书中, 试图摆脱传统范式的局限 , 以日常生活为基 点, 来建构一种关于法律规则的平常性、多样性和变动性的新理论。
一、日常生活与法律性
《法律的公共空间》共有三个部分:分别为“导论”, “法律意识的故 事”和“结论” 。 在“导论”部分 , 尤伊克和西尔贝用一个极为普通的人名 “米莉·辛普森”作为第一章的篇名和开头, 这样的精心设计和新颖做 法, 反映出作者有着强烈的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意识。 她们首先想从 形式上打破传统学术专著和研究的格式 , 不是用专业术语来阐述问题、 概念和命题 , 而是用一位非裔美国女佣“米莉·辛普森” 的一次平常遭 遇, 来拉开对具有深厚理论潜力的法律性(legality)问题讨论的序幕。
米莉·辛普森是理查德夫妇家的家政服务员, 由于经济拮据而没有 给她的汽车上保险, 后来她儿子的一位朋友偷偷地将她的汽车开出并 肇事逃逸 , 警察传唤米莉·辛普森到法庭受审 , 第一次庭审米莉·辛普森 申辩自己没有开车所以无罪, 法官也做了“无罪”记录, 并让她等候第二
① 本文中凡出自此书的引文均只注明页码, 不再另加说明。
226
书 评 法律性的社会学建构
次庭审。 几个星期后 , 米莉·辛普森第二次出庭受审 , 在法院指定的辩 护律师尚未到庭、法官没有看上次庭审材料的情况下, 被法院判定有 罪, 并处以吊销驾驶执照一年 , 罚款 300 美元和 15 小时社区劳动。 后 来理查德夫妇知道了此事, 就委托自己公司的律师为米莉·辛普森申 冤, 经过法律运作, 这位律师终于使法院撤销了对她的判决 , 重新审理 , 最后她被判定无罪。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作为这部学术著作的开头, 并非要解构学术 研究或理论结构 , 而是要突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即日常生活的视角。 对于社会学者来说, 日常生活是诸多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载体 , 因而也是 他们进行理论探讨的重要空间。尽管从加芬克尔倡导“常人方法研究” (Garfinkel , 1986)、戈夫曼强调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和自我呈现 (戈夫曼, 1989)来看, 社会学理论也关注从日常视野去解释社会世界 , 但是, 在尤伊克和西尔贝看来 , 这种关注还不够 , 正如她们引用德利勒 的话所说的:“日常事件代表了最容易被忽视的知识”(第 31 页)。
确实 , 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传统中, 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分析一直占 据重要位置, 实证主义的经验研究则往往对宏观的概率事件津津乐道 , 对身边的事件却熟视无睹。 尤其在社会法学和法社会学的范式中 , 人 们只关注正式的法律制度、机构和组织 , 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则被视为琐 碎的事 , 对建构法律与社会关系理论意义不大。正如有学者在批评传 统法理学范式时所说 :“我们不应该空谈法律与强制、法律与国家、法律 与规则或法律与道德之间必要的联系 , 而应该考虑这些联系在什么程 度上和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在这方面 , 一些法理学概念不仅在分析的 意义上成为问题 , 而且也在经验的意义上成为问题 ”(诺内特、塞尔兹 尼克 , 1994 :10)。 显然 , 尤伊克和西尔贝也认为法律社会学研究存在着 对日常事件关注不够的问题 , 由此导致人们对法律的实际运作过程的 认识匮乏, 以及对法律与社会关系的二元化理解。 她们深知戈夫曼的 符号互动论对日常生活意义的理解将有助于自己去认识和理解现实社 会中的法律运作情况 , 所以, 在篇头她们就引用戈夫曼在《精神病院》中 的一段论述 :“当我们被拉入一个更大的社会单位时, 便会产生人的意 识;当我们以微弱的力量来抵抗这种拉力的时侯 , 便会产生自我意识” (第 17 页)。这段论述的寓意正是她们理解法律性的基本思路 。 法律 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互动之中, 但人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总是 与法律联系在一起, 只有当我们用法律术语来重新界定社会互动时, 如
227
社会学研究 2006.6
把赡养父母界定为法定义务, 我们才有较清晰的法律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 , 尤伊克和西尔贝选择日常生活作为分析范畴和
理论基础, 也是有意无意地遵从了女性主义的理论套路。萨拉特和科 恩斯说:“在当代理论中 , 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尔雅视频期末考突发性急救与自救试卷.doc
- 《高三加油》主题班会研究.ppt
- 2.1.3分层抽样研究.ppt
- 《高三数学总复习》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选4-5不等式选讲-2研究.ppt
- ++7第七章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_空气理化检验--2节研究.ppt
- 《高效的管理沟通》4、面谈.研究.ppt
- 00000邹忌讽齐王纳谏研究.ppt
- 《高效团队打造》研究.ppt
- 2.1_空气_研究.ppt
- 尔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