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长春版)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春版)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繁荣学校九年级上学期学业测试一 语 文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王安石登飞来峰,”回答。(共2分,每问1分,第二问答出其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左传》相传为 时期 (人名)所著。(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肉食者鄙( ) ②小惠未徧( ) ③公将驰之( ) ④望其旗靡( ) 11.《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文开篇便采用了典型的史书记事笔法,“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分) 12.第二段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在选材上详略得当,重点写的是什么?这样选材有什么用意?(2分) 13.曹刿是长勺之战的关键人物,但鲁庄公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果后世君主读这段史书,能够从鲁庄公身上汲取到哪些经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吾始至南海 苏轼 吾始至南海①,环视天水无涯,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在大瀛海②中,中国在少③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譬如注水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蚁抱草叶求活。已而水干,遇他蚁而泣曰:“不意④尚能相见尔!”小蚁岂知瞬间竟得全哉?思及此事甚妙。与诸友人小饮后记之。 (选自《苏东坡传》) 【注释】①南海:即今天的海南岛。苏轼晚年被贬之地。②瀛海:浩瀚的大海。③少:小。④意:料想。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环视天水无涯( )②有生孰不在岛者( ) 15. 苏轼初贬海南为何凄然伤神?依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 16. 近代学者林语堂读过此文说:苏东坡也许是克己自制,但从未失去那份诙谐。选文 中苏轼以蚂蚁的遭际设喻,表明了怎样的人生感悟?(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朱小涛 古运河畔,文昌阁旁。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巷深处,便是我家老屋——现在已成为朱自清故居纪念馆了。   几年前的一个秋日,我从北方回到故乡扬州工作。从此,我有机会常常回到这个“家”看看。几十年来,朱家人早已散落各地,但我总觉着老屋就是我的“家”。正是黄昏时分,晚风徐徐,夕阳西下,余晖脉脉,洒在老旧的青砖黛瓦的院墙上,平添了几分苍凉与感慨。   祖父朱自清一生短暂,只活了50个年头,其中一大半时间在外奔波忙碌。但他是在扬州长大的。扬州是其祖宗庐墓之地。在这里,他念私塾,读小学、中学,考大学,结婚生子。因此,他自称“我是扬州人”,并以此为题著文。我家在扬州的生活也成了他日后文学创作的库藏之一。包括《背影》在内的许多篇什都与扬州有关。无论走到何处,祖父都怀念着自己的故乡。   老屋不大,只一进院子,几间厢房。另有一处小别院。老屋陈设简单,甚至有些简陋。每间厢房除了墙上挂着的老照片外,便是早已褪了色的老式家具了。这种清冷凄凉正是当年祖父病逝前后朱家生活的写照。唯别院小屋里有一张稍为像样点的桌子,桌上也只有一笔筒、一笔架和一支毛笔。   那是祖父用过的一支毛笔。虽不是什么上品,却勾勒着祖父最初的人生,也许这支笔曾述说过青灯黄卷的漫长艰辛与孤寂,抑或书写过晚风斜阳的片刻宁静与惬意。   “青灯有味是儿时”。大约在十三四岁时,祖父已经做通了国文。他喜欢读书,考入两淮中学(今扬州中学)后,陆陆续续阅读了四书五经、《史记》、《汉书》、《韩昌黎集》、《柳河东集》、《文心雕龙》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