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按 摩-32次课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按 摩 第三节 按摩的应用 穴位按摩 1. 穴位的概念 指进行指针或针灸治疗的部位,它既是治疗的刺激点又是疾病的反应点。 2. 穴位的主治性能 (1) 局部主治性 (2) 邻近主治性 (3) 远道主治性 (4) 整体主治性 3. 穴位分类 经穴-------(14经脉上361个穴位) 奇穴-------(历代发现的新穴,即经外奇穴) 阿氏穴----(即痛点穴,应天穴) 4. 取穴的方法 1) 骨度法 2) 指量法: 1寸—拇指的宽度 1.5寸—食指与中指合并的宽度 3寸—四指的宽度 3) 解剖标志取穴法 眉发为标志----(印堂、上星) 棘突为标志----(大椎、肾俞) 横纹为标志----(内关、曲池) 骨髁为标志----(昆仑、太溪) 5. 选穴原则 1) 就近选穴 2) 远道选穴 3) 对症选穴 常用穴位归类 (1)常用的急救穴 人中、百会、内关、涌泉、十宣 (2)强壮穴 曲池(指针) 、大椎(摩法) 、足三里、合谷 (3)腰痛 扭伤、委中、承山、肾俞、大肠俞 (4)踝痛 昆仑、太溪 (5)腓肠肌痉挛 承山 (6) 退热穴 大椎 (掐法)、曲池(刺法) 人体常用急救穴 人中: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百会: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 内关:腕掌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涌泉:脚底凹陷中,在脚底正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处。 十宣:十指尖端,距指甲约1分处。 运动按摩 (一) 运动前按摩 目的: 增强肌肉力量、增进关节灵活性、增进韧带的柔韧性、提高运动能力、预防运动伤病、调整赛前状态。 时间: 训练或比赛前15分钟,按摩2~10分钟 (时间不宜过长)。 注意事项:按摩与准备活动相结合; 按摩手法因运动员而定。 1. 提高兴奋性 对象-----运动前精神不振兴奋性较低者 作用-----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手法-----重推摩,擦摩,揉捏,叩打 特点-----力量大,速度快,时间短(2~3分钟) 2. 降低兴奋性 对象-----赛前兴奋性过高,过于紧张者 作用-----消除紧张情绪 手法-----轻揉,轻推摩 特点-----手法缓和,用力较小,时间稍长 3. 提高皮肤温度 适用-----冬训或冬赛或晨练 作用-----提高局部温度,弹性,灵活性 手法-----较重而快的擦与推摩 (二) 运动中按摩 目的: 迅速消除肌肉的僵硬和疲劳(针对负荷较大的肌肉) 时间: 3~5分钟、不宜过长 手法: 揉捏、擦摩、抖动 (先轻后重) (三) 运动后按摩 目的: 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可局部也可全身) 时间: 可在运动结束后马上进行,也可在洗澡后或睡前进行 一般0.5小时左右,不少于20分钟 全身按摩约需0.5~1小时 方法: 1) 关节部位以揉为主,步骤如下: 轻推开始 3)肢体按摩 先按摩大肌肉群,后按摩小肌群。 注意:按摩时应作完一个部位再作另一部位,作完一个侧再作另一侧,按顺序进行。 保健小知识讨论:学生自己组织,老师总结。 ?? * * * * 头痛头昏高血压 头痛头昏感冒 头痛失眠眼病 急救穴 鼻塞感冒面瘫 头痛颈痛面瘫失眠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点 两眉内侧端连线中点 眉梢与外眦之间后1寸凹陷处人中沟上1/3交界处 鼻翼外侧缘,鼻唇沟凹处 胸锁乳头肌与斜 方肌之间凹陷处平齐耳垂 百会 印堂 太阳 人中 迎香 风池 主 治 位 置 穴位 头面部常用穴位 6. 常用穴位 腰背部常用穴位 发烧感冒 咳喘失眠落枕 腰痛肾炎 肠炎肾炎 便秘腰腿痛 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肩胛岗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与2/3交点 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 第四.五腰椎脊突间旁开1.5寸 骶骨孔处(分上.中.次.下髎) 大椎 天宗 肾俞 大肠俞 八髎 穴位 主 治 位 置 上肢常用穴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