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抗逆力减少德育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抗逆力减少德育问题

应用抗逆力减少德育问题   著名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刺眼、灼热,让人既畏惧又不得不接近。而在人生发展阶段中,与此有着相似特征的――同样的刺眼、灼热,让人们恐惧的阶段即是青春期。少年们热烈、直接、耀眼,让人难以直视,遇到他们出现问题,我们常忽视本质,对待问题只是修修补补,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效。笔者写作此文,就是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能够在与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时,除了看到其刺眼、灼热的一面,也能够有勇气正视他们,看到背后的能量,这样才能够促进问题有效解决,使青少年获得积极的发展 一、德育显性问题的案例展示 案例一: 初一刚入校的新生,做了一件让所有老师都很惊奇的事。小A被同学小B“要”了200元钱,为了能减少经济损失,要回钱来,小A请在同学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小C帮其要回被抢走的钱,并答应给小C辛苦费40元作为回报,最终小C帮小A拿回了200元钱,小A信守承诺,小C获得了“应得”的酬劳 案例二: 小桓是令班主任头疼的对象,班主任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把小桓送给心理咨询教师,尝试找到方法可以解决小桓的问题。在几次的个体咨询中,小桓慢慢放开自己,谈及许多从未袒露过的想法。可是,一天咨询结束,咨询老师发现放在办公桌上的饭卡不见了……于是赶快去冻结饭卡、查看消费记录,发现确实是小桓拿走的。可是,拿卡的原因是什么?小桓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以上案例中看到的这些学生,在教师的眼中,都是让人头疼的。可是除了无可奈何外,有思考过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些偏差的行为呢?这些偏差行为都是完全负向的吗?真的就没有一点积极的意义吗?学生在采取这些负向行动的时候是否隐含一定的能量呢?如何将学生的这些负向能量转变为正向、积极的行为表现呢?其实,两个案例中都是学生显性德育问题的表现,但是背后却是隐性抗逆力在发挥作用 二、优势视角理论及抗逆力模型的介入 优势视角概念是由Saleebey和他的同事在1992年提出的,并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接受。优势视角并不等同于优势,它更多地关注当事人的力量和能力。优势视角认为不论每个当事人有什么样的问题,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们都有自己的力量。优势视角不会将这些人定义为机能失调或是有缺陷的人。抗逆力是优势视角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即个体在遇到困难时,抗击逆境的能力。研究者根据抗逆力的表现形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表现形式和隐性抗逆力两类。常规形式的抗逆力即青少年在逆境中的积极应对和适应能力。而隐性抗逆力是抗逆力的非常规实现方式,指的是个体通过采用非常规的、危险的、不被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所认可的行为和方式(如抽烟、酗酒、打架、自残等)去处理生命中遭遇的危机和困境,实现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适应环境。[1]在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会遇到困境,能够适应良好的青少年就是运用了常规形式的抗逆力。而适应不良的青少年,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们自身抗逆力的存在,而是采取了隐性抗逆力的形式 德育是当代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重于知识教育。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的价值引导活动。[2]德育应该是教育的契机,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抓手,但是在实际学校教育中,德育成了“问题教育”,成了对除了学业不良以外所有问题的教育。只是至今,德育仍然停留在思想教育、惩罚、写检查、认错的层面。这远无法触及到学生问题的真正本质,更不用说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 青少年在应对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作为成年人,我们觉得这些问题都是无所谓的,不应该小题大做,只要他能够好好学习,那就是完成了他的职责。只是,这都是成年人的美好愿望,孩子们并非会因为成年人漠视问题就不出现问题。正如欧文在对儿童面对死亡的研究中所发现的:儿童必须以与内在资源相匹配的速度处理各种问题,“过多、过早”显然都会造成失衡。在发展出适当防御之前就面对死亡的残酷的孩子,可能会承受过大的压力。[3]青少年在还没有发展出适当的应对方式时就面对超出他们解决能力的问题时,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当我们面对孩子的负向行为表现的时候,是否只是着手解决表面的、显性的问题,追求一时的安全,或者这种做法只是为了保护成年人的尊严。如果能够更多探究显性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就可能发现问题并非是学生有意而为之,或许是为了应对更大的困难,这后面同样蕴含着积极的能量 只是,两个例子中的“问题学生”都应该有更多的选择,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为什么在他们的情境中,却选择了违背学校德育要求的方式呢?学校教育如何能够帮助他们将隐性抗逆力转变为常规表现形式的抗逆力,由此减少显性德育问题的出现,我们将在下面部分进行探讨 三、运用抗逆力轮帮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积极策略 研究发现环境对于个体的抗逆力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缓解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建立环境中的抗逆力,能够发展出常规抗逆力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