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第三部分)可以拷贝.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中医养生保健 吴 炳 岳 第三章 精神养生 性命乃人生至宝。永葆青春,延年益寿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衰老与死亡,是人类生命过程的必然转归。人不能长生不老,也不会返老还童,但从青壮年起就注意养生,循中医学所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不妄作劳”,并配合保健运动、饮食、药物调养,防病于未然,还是有可能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的。 健康不仅要身体健康,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人,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能享受健康生活所带来的乐趣,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在社会中与他人交往时具有适当而且积极的行为。所以,要想获得健康,就要生理保健和心理保健同时并重,二者缺一不可。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程度往往是难以估量的。愉快喜悦的心情,会给人以正面的刺激,有益于健康;而苦恼消极的情绪,会给人以负面影响,诱发各种疾病或使已有的病加重、恶化。 许多医学家认为,躯体本身就是疾病的良医,85%的疾病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只要神经松弛、精神愉快,余下的15%也不全靠医生,病人自己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因此,有心理学家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 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千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法国的乔治桑也说:“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上的最佳卫生法。” 有人曾这样总结:“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你要是心境开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你要是经常知足,就会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计较名利,就会感到一切如意。”语言随简,意义却很深刻。 如果我们能有一个好的心情,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自己进入洒脱豁达的境界,那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也就意味着会健康长寿。 人的健康长寿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所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当代社会中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 精神养生,在中医理论中,又称“摄神”、“养神”、“调神”,是通过调节人的精神情志等活动,来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统一,却病延年的一种养生方法。在通过精神养生而延年益寿方面,我国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堪称楷模。 青年时代的白居易因家境贫困而处于长期流浪的状态中,步入仕途后却又因得罪权贵而几次遭贬,生活可谓坎坷不堪。但是,白居易却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始终保持淡泊名利与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 白居易的精神养生给世人很多启迪,人的精神状态与身心健康关系极大,知足则乐,不知足则不能全生,招致疾患灾祸。中医精神养生通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理论。 第一节 情志变化 人在接触、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人体总会本能地对事物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并产生喜爱、厌恶、恐惧、愤怒、悲伤、不满、同情、失望等内心体验,即现代心理学中的心理情感过程。中医学将这些统称为情志。 人的精神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情志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我国古代典籍中提到的情志活动就有喜、怒、哀、乐、爱、恶、欲、忧、思、悲、恐、惊、疑、恨、羞……对情志的分类,各时代学者有不同提法。 有关情志的问题,《黄帝内经》亦有诸多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举病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关于情志的内容,两篇的说法不一,前篇为喜、怒、悲、忧、恐五种,后篇为喜、怒、悲、恐、惊、思六种,后篇较前篇少忧但又多思、惊。 但是,由于《黄帝内经》是采用阴阳五行的理论作为说理工具的,它将情志的种类与五行、五脏相配。因此,其关于情志的最重要的理论应是“五志”说,即喜、怒、思、忧、恐五志。如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后世医家陈元择,综合了《黄帝内经》中的各种说法,提出了与古人有所不同的新“七情”说。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较前人更为全面。 七情中,“喜”指欢喜、快乐一类情感;“怒”指生气、愤怒一类情感;“忧”指忧愁、苦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