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自杀—培训课件.pptVIP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自杀—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抑郁、焦虑、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障碍、网络及游戏成瘾、物质滥用等。 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 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正在被逐步列入自杀高危群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们轻易放弃生命?面对自杀者教育工作者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误区与理念 认识误区: ——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在哪里?抓了心理健康教育,怎么还会出问题? 理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 “健康” 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 ——教育不是万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作用的过高估价是不恰当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真正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促进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创造性,人的积极情感,人的自我实现为目标(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 对大学生自杀问题的认识、预防 在大学生中自杀是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 自杀未遂高发年龄为20-30岁,特别20-24岁常见; 冲动型自杀: 包括一般性冲动自杀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冲动性自杀。是最常见,常因“一时想不开”就想自杀,行动缺乏周密计划,最容易制止。 抑郁型自杀 又称理智型自杀,有详细的安排自杀计划,并不是为了赢得爱与关注,自杀容易成功,更不容易被现场干预所制止。 精神障碍型自杀 精神异常的患者如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 大学生自杀的类型 有关自杀者的心理特征 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周围的人群保持深刻的敌意,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 缺乏决断力,即犹豫不决,没主见; 从思想上,感情上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社会交往少; 认识范围狭窄,采取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多途径,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作出客观评价; 行为具有冲动性; 情绪不成熟,神经质(如敏感多疑易焦虑、敌对、抑郁等)。 自杀的动机 人际动机 个人内心动机 (interpersonal motivations) (intrapersonal motivations) 目的 人群 结果 企图通过自杀行为,使其他人有所行动和/或改变别人的态度和感觉。作为一种影响、说服、操纵、改变、支配别人行为或感觉的一种方法,其对象往往是配偶、情人或家庭成员,与自杀者关系密切的人 在于表达不能满足自我需要所遭受的压力和刺激。由于年老体弱,社会联系不断丧失,强烈感觉到孤独、生活没有意义 。 多见于年轻女性、大学生 多见于丧失联系的老年人 自杀未遂多见 自杀的成功可能性大 如何对自杀危险性进行评估 自杀的基本线索 自杀意愿 对抗自杀的内部资源 影响自杀的外部环境 自杀的基本线索(发现自杀) 自杀历史:当事人在近期内有过自我伤害或自杀未遂的行动,其自杀死亡的可能性比没有类似历史的人高10倍至几十倍。 日常生活的谈论或日记中情绪变化 当事人不愿意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掩盖自杀意愿,重要的危险信号。 拒绝接受医疗照顾 是否有搜集与自杀有关的资料、购买有毒药物或其他自杀工具或在危险的地方徘徊 抑郁情绪的患者突然出现情绪好转,应警惕自杀可能性 有精神疾病的人:有自责、自罪、被害妄想或有指令性幻听、强制性思维 自杀意愿 自杀想法(suicidal thinking) 、自杀意念(suicidal idea)、自杀意愿(suicidal intent):描述病人想自杀的心理活动,不涉及任何自杀的实际行动。 一般来讲,St和Si多指偶尔或间歇性出现自杀念头,评估时要考虑出现频率;Sit多指一种持续性的心理活动,评估重点为强烈程度。 自杀计划(suicidal plan) 是在自杀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比只有自杀意愿无计划的危险性增加。 评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自杀计划是否周密? 2.自杀的方法(是否容易实现;是否知道如何使用自杀工具;自杀方法是否容易致命) 3.自杀场合的选择 4.自杀时间的选择 自杀动机(suicidal motivations) 自杀的心理动力,一定程度反映了自杀意愿的强度。 一般来讲,个人内心动机如对生活失去兴趣、悲观厌世、逃避困难或实现自我人格完整等为主者对死与生的选择没矛盾,死的愿望较强烈,自杀成功可能性大;人际动机为主者,如企图通过自杀行为影响、说服、操纵、改变、支配、报复别人等自杀意愿相对不强烈,自杀死亡危险性较低。 是否有对未来作出安排 对抗自杀的内部资源 精神状况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