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避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ocVIP

大学生逃避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逃避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大学生逃避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 本文从高校学生中新兴的族群现状入手,试图研究大学生出现逃避心理的成因,通过分析学生成长环境和心理发展规律寻求解决对策,以期对大学生逃避心理矫正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逃避心理 成因分析 解决对策      一、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当代大学生中“宅一族”、“毕婚族”、“啃老族”等新兴族群孕育而生。无论是宅、毕婚还是啃老,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是这些大学生在面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个人与他人等矛盾冲突时,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不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挫折反应理论中,逃避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不敢面对现实、正视现实,而是避开受挫的现实,放弃原来的任务目标,撤退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去。[1]逃避作为负面情绪反应的一种体现,是应激状态下自我保护的正常表现。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若是一味选择逃避,则可能引起习惯性退缩。斯里格曼认为消极行为事件或结果本身并不一定产生无助感,只有当这种事件或结果被个体知觉为自己难以控制或改变的时候,个体才会产生无助感。后来,心理学家阿布拉姆森明确引入了归因的概念和原则,从而发展了习得无助归因理论。他指出,仅有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对这种事件产生的原因的不可控制性的知觉还不足以使人类这种具有高度理性的复杂动物产生弥散性的无助感。[2]决定一个人经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后动机缺失性质和程度的是他对该种结果的更复杂的归因。   德国心理研究者施奈德对人们遇到“丧失”时的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受到打击变得脆弱时,人们的本能反应几乎都是逃避,具体表现为强迫自己不去回忆或否认事情的发生,等等。因此,逃避是人正常的第一反应。在当代大学生中,由于他们对家庭的过度依赖,对社会的认识过于理想化,对自我的认识不深,无法处理内心形成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产生的逃避心理。主要体现为:盲目地反感正面教育,回避教育的机会和场合;遇到矛盾冲突,不能认真思考解决方式,而采取回避性态度,等等,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逃避心理成因分析   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造成学生自主选择空间的缺失,学生个人发展方向的选择及日常问题的处理等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家长或学校代劳。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对家长和学校产生了依赖性。因此,学生在处理各种学习生活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尤其是在遭遇失败、自信心受损时,容易产生失落感、恐惧感。久而久之,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便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逃避心理。因此,大学阶段是学生逃避心理表现的凸显期,究其原因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引起学生逃避心理。对于大学生来说,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与中学阶段截然不同,这就要求其在生活、思维及行为方式上作出调整和改变,但个体自身适应性与环境变化的脱节与矛盾冲突,造成个体的失落与挫折。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给自己设计了美好的未来,制定了四年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设想。他们渴望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尊重。进入大学后,他们却发现现实情况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有着很大差距,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便产生一种失落感,情绪出现低落或起伏波动。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一直处于逃避状态下的大学生,就会根据逃避事件的不同,引起自我封闭、自卑、交际障碍、厌世等不良后果。   2.缺乏自我再认识能力,引起学生逃避心理。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中小学生、成年人相比,大学生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具有群体性、独立性和过渡性。随着各类知识的增多,生活经验的丰富,学生的思维趋于成熟,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分析和评价逐渐显得客观和全面。但对大学新生来说,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方式的改变容易产生自我评价的偏差,难以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和地位。特别是面临学习成绩重新排列组合和考核评价机制转变的局面,加上文体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少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由此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调查发现,刚入学不久的新生中有21.59%的学生表现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缺乏对现实事件的尝试,遇事习惯于逃避。   3.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沉重的就业压力,引起学生逃避心理。社会期望大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使得大学生们面对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感到彷徨,在努力考取各种证书时,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命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逐渐由长期以来的国家统分转向自主择业。在这种自谋职业和多种渠道就业的新形势下,面对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部分学生感到难以适应。在大学毕业前,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复杂,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