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发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因子.doc
如何发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因子
摘 要: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利用好教学阵地,充分发掘教材中德育的因子,对学生进行有机教育。作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围绕巧妙导入、拨动童心;解词析句,会文悟道;以声传情,激发情感;训练想象,产生共鸣几个方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因子的发掘开剖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育人因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传道和授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好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语文教师更要利用好语文教学的阵地,突出教书育人,充分发掘教材中饱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因子,对学生有机地进行教育。
一、巧妙导入,拨动童心
引入时的导语虽然短小,却如同一支歌的前奏曲,恰如其分地提示着学生,暗示下文。生动巧妙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展现出小女孩有着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她不仅爱惜花草,而且深爱着自己的妈妈。那么怎样使《花瓣飘香》中的香味“飘出来”,飘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呢?教师应注重导入的技巧,使学生逐渐达到和小女孩一样懂事和孝敬父母的境界。老师创设导读情境,轻轻、柔柔地引读:“为什么只摘花瓣?”让学生感受“我”对小女孩的亲近。学生情不自禁地低着头、不好意思地、低声地读“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老师在感动中用轻柔的语气继续细声地引读:“你爸爸呢?”学生在教师引读的语境中静静地答道:“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从部分学生眼中闪动的泪花可以看出,老师的引读激发了学生心中爱的火花。老师在引导感悟中突出艺术性,让稚嫩的小朋友,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女孩子,在悄然、轻柔之中,流下感动的泪水。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当时“我”的心情,也许会像“我”一样买上两盆花,将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盆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也能够高兴,或者为母亲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不缺乏感动,只是感动之后却很少有行动。但愿这花瓣散发的清香,能飘得更远,飘到每一个人的心里,让闻到清香的人都能做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关爱亲人,关爱朋友,关爱我们这个社会。
《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了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时,要着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秋天”时,趁势导入:“看到秋天这个词语,你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学生说:会想到处都是累累的硕果、遍地金黄的稻田、农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学生的思绪在生活的空间中自由驰骋,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想象并肩翱翔。老师继续追问: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学生的激情燃烧起来:我最爱秋天的蓝天白云,我最爱秋天火红的枫叶,我最爱秋天随风飘落的落叶,我最爱秋天一望无边的稻田,好像铺了一层金灿灿的地毯,我最爱秋天清澈见底的小河……学生将现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融合进自己的说话想象表达中。老师恰当引导,使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紧接着老师引导:北大荒的秋天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老师在读文的同时,在电脑屏幕上播放与文本相对应的视频,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北大荒的喜爱之情。
由此可见,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唤起学生深层的学习热情。
二、解词析句,会文悟道
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指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抓住关键词句,正确理解,深入剖析,披文入理,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句平白。它是根据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老师领进门》改写的,在刘先生的悠悠回忆中,田老师爱讲故事、善讲故事的形象便凸显在我们的面前。文章通过对田老师“故事法”教学的回忆,表现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怎样使作者对老师的“感念”之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共鸣呢?教学伊始,老师就紧扣“师恩”,让学生来回忆教过他们的老师,谈谈其中一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引入课题后,就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学生们畅所欲言:谁对谁师恩难忘?难忘什么?老师的恩情是什么?为什么难忘?……从问题上分析,学生既知道了表面上的一些知识,又明白了更深一层次的课文,挖掘了文章的内涵。课中,老师引导提问:田老师的课讲得怎么样?你能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田老师的课对“我”有什么影响?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还表达了“我”对恩师的感激之情?这样的交流,不仅激活了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的“情感因子”,而且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家笔下流淌的温馨情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