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金匮类文献
伤寒金匮类文献 龙奉玺 伤寒金匮类文献 伤寒、金匮类文献是指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对二书而撰写的研究、普及类著作,包括以整理、校勘、注释、语译、专题发挥、教材等多种形式撰写的各种著作。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一、《伤寒论》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学术成就 《伤寒论》东汉末年·张机所撰。南郡涅阳人,约生活于公元150-219年,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术远超于师,与当时著名医家华佗齐名。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阐述多种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该书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时医家及作者自己的临床医疗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 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典。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伤寒论》其中的“伤寒”部分,全书10卷,22篇,113方。 卷1为“辨脉法”、“平脉法”,主要论述伤寒病的脉证和预后及内伤杂病之脉证。 卷2“伤寒例”、“辨痉湿蝎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证并治上”3篇,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传变与温、暑诸病的辨析等。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卷3至卷6共7篇,主要阐述六经病脉证及治疗。 卷7至卷1讨论了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治法,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脉证治法。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伤寒论》据《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本理论,即按六经传变的原则,把外感疾病发展中各个阶段所出现的各种上综合症状概括为6个类型,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并以此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仲景创造性的对外感疾病的证候及演变加以总结,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并把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与整个脏腑经络紧密联系起来,作为辨证的客观依据。书中运用了汗、吐、下、清、和、温、补、消等八法治疗原则,并以制方严谨、用药精恰为准范,对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辨证论治提出辨证纲领和具体治疗措施,使中医学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 起来。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二、《伤寒论》的流传及版本情况 1.《脉经》是现存《伤寒杂病论》的一种最早的古传本。 2.《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为《伤寒论》的早期传本之一。 3.《外台秘要》引录仲景佚文206条,可视为另一版本。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4.五代·高继冲,进献《伤寒论》。 5.校正医书局,将伤寒部分的不同传本分别整理成《伤寒论》10卷(称之为宋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8卷。并将杂病、妇人病和食禁部分整理成《金匮要略方论》3卷,并刻版刊行。至此《伤寒论》基本定型。先后刊行了大字本、小字本及国子监3种。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6.今存的所谓宋本,为明·赵开美影宋刻本。 明万历年间,赵开美在刊刻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后,又得见宋本《伤寒论》,进行了影摹,并于1599年连同《注解伤寒论》《伤寒类证》《金匮要略方论》合辑成《仲景全书》行世。今世间流传宋本多为据赵氏影宋本的复刻本。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金匮玉函经》也是校正医书局于1066年整理校定刊行于世的《伤寒论》另一古传本。林亿等宋臣对些书内容采取了慎审态度,没有与《伤寒论》合并到一起,以便使后人“互相检阅,而为表里”。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三、《伤寒论》的整理注释与研究 (一)注释类 1.原文注释 特点:原文条文的编排依照王叔和整理、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本为准,对原文的编次不作大的改动,只是进行注释。其代表有金成无己、明代张遂辰、清代张志聪、陈念祖等诸家的著作。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1)金·成无己撰《注解伤寒论》10卷 1144年,是第一家全文注释《伤寒论》的专著,其注释参内、难为依据,引金匮玉函、金互相印证,旁参千金、本草诸书。被后世誉为“以经解论”、“以论证经”的典范,对继承发扬仲景学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2)明·张遂辰《张卿子伤寒论》7卷 1644年 态度尊重王叔和,赞成成无己。在成无己基础上选取了朱肱、许叔微、庞安常、张洁古、李杲、朱震亨、王履、王肯堂等诸家之说,对六经辨证及脉理均有全面的阐述,成为一部维护《伤寒论》原貌的集注性著作。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3)张志聪《伤寒论宗印》、《伤寒论纲目》、《伤寒论集注》1683年 核心理论是运气学论,他认为仲景《伤寒论》所撰 用的“阴阳大论”乃《内》之七篇大论,故以此理论全面阐述外感疾病,着重从气化角度解释六经实质,以及六经诸证的病因病机,进而说明了六经六气为病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4)清·陈念祖《伤寒认浅注》6卷 1803年 推崇张志聪以五运六气原理阐发六经病变的观点,提出了“六气之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指南第1部分:乘客和载货电梯.pdf VIP
- 合成药物工艺研究.pptx VIP
- 电气预防性试验及防雷试验工程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基于“六位一体”内部控制的创新实践.pdf VIP
-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全文).doc VIP
- 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视听说教程 1 B1U1.pptx VIP
- 2025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吉J2020-011:木塑复合材料景观工程构造.pdf VIP
- 2024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指南第3部分:杂物电梯.docx VIP
- 服装裁剪与制作(第三版)全书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汇总.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