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肺复张策略治疗内源性和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的比较研究.pdf
海军总医院学报2008年3月第21卷第1期 7
肺复张策略治疗内源性和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的比较研究
刘于红 ,邹日坤 ,张志成 ,段蕴铀 ,张 萍 ,单 毅 ,李大伟 ,王爱丽 ,帅维正 ,韩志海 ,孟激光
(1.海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37;2.呼吸内科 )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肺复张策略对肺内/$b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 18例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患者,分肺内源性组和肺外源性组,其中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O例,肺外源
性急性呼吸窘迫8例。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行肺复张,在镇静、非肌松状态下,采用高水平持续正压通
气,呼吸末正压为40 cm HzO,持续时间40 s。结果 与肺复张前比较,两组复张后10 min、30 min、1 h、2 h动
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均有提高(PO.05),两组比较肺外源性组升高较为明显(P0.05);复张
前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均无明显变化(PO.05),呼吸系统顺应性在复张后明显提高(P0.05);气道峰压、
平台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在复张过程中时提高(PO.05),但复张后5 min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变
化(PO.05);复张前后心率没有明显变化(PO.05)。结论 肺复张措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能改
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安全有效,对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策略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3427(2008)01~0007—04
Comparative Study on Recruitment Maneuvers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aused by Pulmonary and Extrapulmonary Disease
L U Yu-hong ,ZOU Yue—kun ,ZHANG Zhi-cheng ,DUN Yun—you。,ZHANG Ping ,
SAN ,L Da—wei ,WANG Ai—li ,SHUAI Wei-zheng ,HAN Zhi—hai ,MENG ji—guang
(1.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Naval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37,China;
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Naval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3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s(RM )
combined with lung protective strategy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caused by pulmonary and extrapulmonary disease(ARDSp/ARDSexp).Methods Eighteen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ARDS underwent RM using a pressure of 40 cmH2 O for 40s,without
any 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s.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RM,both arterial oxy—
gen saturation (Sa02)and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 (PaO2)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10 min、30 min、1 hr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