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第三篇习题参考解答.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材料的电学 22.从结构上解释,为什么含碱土金属的玻璃适用于介电绝缘? 答:玻璃中加入二价金属氧化物,特别是重金属氧化物,使玻璃的电导率降低。相应的阳离子半径越大,这种效应越强。这是由于二价离子与玻璃中氧离子结合比较牢固,能镶入玻璃网络结构,以致堵住迁移通道,使碱金属离子移动困难,因而电导率降低。 《无机材料物理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Page258 23.细晶粒金红石陶瓷样品在20℃,100Hz时,相对介电常数为100。这种陶瓷相对介电常数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来鉴别各种起作用的机制? 答:金红石离子间作用较强,其离子与电子极化率有相同数量级,由于存在离子极化,产生与外电场方向一致的附加电场,强烈地增加了电子极化强度,使得电容率大大增加(≈100)。 实验鉴别起作用的机制:可由结构系数来计算,结构系数表示被考察离子周围晶格内其它离子的影响。如果离子A周围处于B位置上的离子占优势,则感应电矩作用在离子A上附加内电场与外电场的方向相同,此时附加电场与外电场加强了外电场的作用,结构系数机就是正的;反之,结构系数就是负的。 金红石晶体的C11,C12 ,C21 C22 ,分别为Ti4+与Ti4+、Ti4+与O2- 、O2- Ti4+、O2-与O2- 间的内电场结构系数,它们仅决定于晶胞参数,由于 中心离子 周围离子 Ti4+ O2- Ti4+ C11=-0.8/a3 C12=+36.3/a3 O2- C21=+18.15/a3 C22=-12.0/a3 从表中看出,表示钛离子和氧离子本身相互作用的内电场结构系数C11与C22均为负数,这表明同种离子之间都有削弱外电场的作用。反之,表示钛离子和氧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内电场结构系数C12和C21相当大,并且都是正值,这表明异种离子之间都有加强外电场的作用。其结果使氧离子和钛离子的极化加强,而且这种加强远远超过了同种离子削弱外电场的作用,这就使得晶体得介电常数和大。 《无机材料物理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315 24、叙述BaTiO3典型电介质中在居里点以下存在的四种极化机制。 答:(1)电子极化:指在外电场作用下,构成原子外围的电子云相对原子核发生位移形成的极化。建立或消除电子极化时间极短,约10-15~10-16 (2)离子极化:指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构成分子的离子发生相对位移而形成的极化,离子极化建立核消除时间很短,与离子在晶格振动的周期有相同数量级,约为10-12~10-13 (3)偶极子转向极化:指极性介电体的分子偶极矩在外电场作用下,沿外施电场方向而产生宏观偶极矩的极化。 (4) 位移型自发极化:是由于晶体内离子的位移而产生了极化偶极矩,形成了自发极化。 课本 116 25、画出典型铁电体的电滞回线示意图,并用有关机制解释引起非线性关系的原因。 答:图见课本page116 铁电体晶体在整体上呈现自发极化,这意味着在正负端分别有一层正的和负的束缚电荷。束缚电荷产生的电场在晶体内部与极化反向(称为退极化场),使静电能升高。在受机械约束时,伴随着自发极化的应变还能使应变能增加。所以均匀极化的状态是不稳定的,晶体将分成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内部电偶极子沿同一方向,但各个小区域中电偶极子方向不同。这些小区域称为电畴或畴。畴的间界叫畴壁。 铁电体的极化随电场的变化而变化。但电场较强时,极化与电场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在电场作用下,新畴成核长大,畴壁移动,导致极化转向。在电场很弱时,极化线性地依赖于电场,此时可逆地畴壁移动占主导地位。当电场增强时,新畴成核,畴壁运动成为不可逆的,极化随电场的增加比线性段快,当电场达到相应于B点的值时,晶体成为单畴,极化趋于饱和。 《铁电体物理学》 钟维烈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3 26、高分子在电场中的极化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1)电子极化:指在外电场中每个原子的价电子云相对于原子核发生位移,极化过程所需时间极短:10-5~10-13 (2)原子极化:指在外电场中不同的原子核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极化时间约在10-13 S以上。 (3)取向极化:极性分子自身带有固有偶极子,在电场中,将沿电场方向择优排列,取向过程要克服偶极子本身的惯性与旋转阻力,故所需时间比位移极化长的多:10-9 (4)发生在非均相介质界面处的极化,它时在电场作用下,介质中的电子或离子在界面处堆积造成的,称为界面极化。所需时间很长,从几分之一秒至几分钟,甚至更长。 《高分子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7、试讨论影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