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的回归及重构_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_高红.pdf

现代大学的回归及重构_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_高红.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 年第1 期 , NO.1 2015 ( 总第265 期)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 , General No 265 现代大学的回归与重构: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 高 红 闵小瑶 岳天祥 [ 摘 要] 大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之 间特殊的交往行为构成的 “公共领域”。因而大学的社会功能和运行绩效取决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和学生、 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是否具备交往主体的共性?是否具备有效交往的“主体 间性”?文章 — 中世 纪大学的考察 , 通过对现代 大学的起源—— 以及现代 大学困惑的分析 ,认为应将“投 资—生产— 需求”的分化和分工型现代 大学人 才培养模式,转向“投 资方和需求方整合 、 需求方参与生产”的合作型人 才培养模式,即通过重构主体 间“需求整合 的聚集式对话” 促进现代大学交往主体的回归。 [关键词]现代 大学;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主体 ;主体 间性 [作者简介]高红,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管理 学博士 ,主要从事事业单位改革、高校改革研 究(哈尔滨 150080);闵小瑶 ,黑龙江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岳天祥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DOI:10.13694/j.cnki.ddjylt.2015.01.007 平等的、合理的交互关系或相互作用。公共 一、中世纪大学: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 领域则是交往主体间非强制性地形成公共 意见和舆论的无形的公共空间,它为交往主 哈贝马斯认为,在沟通过程中,言语者 体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公开化平台。公共领域 和听众同时从他们的生活世界出发,与客观 的结构性和机制性安排会影响交往主体和 世界、社会世界以及主观世界发生联系,以 主体间性,进而影响主体间共识的达成,而 求进入一个共同的语境。[1]“主体间通过交 公共领域的各项安排又受限于特定历史条 往达成共识,(主体的)共性在于:规范的一 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也就是说,“社会 致性、共享命题知识以及相互信任对方的真 结构性背景”通过不断地型塑公共领域,对 [2] 哈 诚性。” 贝马斯强调,交往行动的核心是 社会交往行为的主体及其主体间性进行建 建立“主体间性”,即自主的、平等的主体间 构和再造。因此,可以把“大学”理解为由教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战略与相关政策研究”(项 目批准号:13AGL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事业单位的法人分类与治理结构研究:基于 组织功能分化与重构的视角”(项目批准号:14YJA810002);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4D065)的阶段性成果。 52 师和学生、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特殊” 社会有用的成员,他们构成了中世纪社会劳 的交往行为构成的“公共领域”。因而大学的 动力的精英。他们是舆论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