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复习资料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

史纲复习资料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纲复习资料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2、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思考题(一):揭露日本灭亡中国的罪恶图谋和野蛮暴行,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1,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既定国策。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是这种既定国策的实施。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势力的斗争,是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的一场“决死的斗争”。 2,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实行的残暴的殖民统治,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捍卫民族的生存权、发展权的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3,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并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后,面对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抵抗,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甘屈服、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的抗战 一、中国共产动举起武装抗日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2、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专题: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 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谢葆贞 刘鼎 汪日章 于凤至 赵一荻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2、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阎海文 沈崇海 史迪威将军 讨论: 如何评价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一、对军事战略、战役等全局性问题 关于持久消耗总战略,如果不论其他方面,仅从总体上就战略总方针的本身而言,国民党采取持久消耗总方针符合中日力量对比的客观实际;其一面逐次消耗优势的敌军,一面培养自己的力量以及在战争初期实施以空间换时间等的原则,就战争全局而言,也是符合中国的特点的。 但是我们从实行全民族的全面抗战和实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路线、坚持持久抗战来分析,国民党的持久消耗战略方针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将持久抗战规定为两个阶段,实质上“持久”中仍含有“速胜论”的思想 。 第二,以战役上阵地防御的持久消耗战作为达到战略上持久消耗战的主要手段。战争初期一定的坚守防御阵地战是应该而且必要的,在整个战争进程中,对某些战略要点的阵地防御战也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从战争总体看,在技术装备、战斗素质等方面均处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宜以持久的阵地战作为抗日作战的主要形式。而正面战场绝大多数战役的作战形式是以持久的阵地防御战为主,与日军对拼消耗,因而造成军队损耗过大,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淞沪战役) 第三,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基本上执行的是消极防御的路线。从战略防御阶段直到1945 年日军实施战略收缩为止,正面战场(不包括缅甸战场) 除1939 年冬季攻势等作战外,都是在日军发动攻势时, 被动地应战、抗击。关于正面战场的地位作用,书中指出国民党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8 年的抗战,并在战争初期主动开辟淞沪战场,分散了日军的兵力,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和对实行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这是正面战场的主流,应当予以肯定。 正面战场担负着较大规模的正规战任务,抗击敌人的较大规模进攻,在8 年抗战中,正面战场共进行22 次会战,一部分为反击战。正面作战线虽然后撤了几千公里,失地100 多万平方公里,但这是制订“以空间换取时间”战略时所估计到了的,达到了分散敌人之兵力、消耗与迟滞敌人、掩护大后方等战略目的 。在8 年的浴血奋战中,正面战场部队伤亡 320 多万人。广大爱国官兵同仇敌忾,尽忠报国,他们的血洒在捍卫民族生存的神圣而崇高的正义之战中。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崇敬和怀念。 二, 对大的作战宽视野的评析 南京保卫战的失败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