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主题2013
主 题 18.选文开头所描写的族人生活环境有何特点?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19.请理解说明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2分) ②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4分) 20.节选部分反映了族人或丹柯怎样的性格,选取一个(类)人分析。(4分) 21.课文体现了怎样的主题?(主题具有多义、模糊的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4分) 古时候地面上就只有一族人,他们周围三面都是走不完的浓密的森林,第四面便是草原。这是一些快乐的、勇敢的、强壮的人。可是有一回困难的时期到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些别的种族,把他们赶到林子的深处去了。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缠结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这个时候妻子、小孩们伤心痛哭,父亲们静默沉思,他们让悲哀压倒了。他们明白他们要想活命,就得走出这个林子,这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往后退,可是那边有又强又狠的敌人;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那些有力的桠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纠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粘泥里。这些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们燃起营火的时候,它们更紧地挤在人们的四周。不论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想压碎他们似的,然而他们原是习惯了草原的广阔天地的人。更可怕的时候是风吹过树梢、整个林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那些人、并且给他们唱葬歌。 《五三》环境描写作用的概括 交待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奠定情感基调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分析句子 结合语境一一对应解释 组织答案 ①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2分) 遇到困难不采取行动是徒劳无益的,仅仅停留在思考是不会有什么满意的结果的。 ②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4分) “林子”象征困难,指人生旅途中的挫折或整个民族的灾难。 “尽头”表示是有限的,有尽头的。 困难或是挫折都是有限的,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努力、坚持,总有一天会走出困境,取得胜利。 主题思想解题思路 题目 情节和人物形象 联系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描写 精巧构思 《丹柯》主题的多义性 1、丹柯——英雄 忌“主题鲜明” 形象大于思想 模糊处理(对材料客观描绘、隐喻、象征) 苏联作家。 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就为生活所迫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工,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社会”大学的课堂。 自转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长篇小说《母亲》 4.19作业 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整理。 整理试卷和作业本P18第3-7题知识点到课文笔记。 回顾《阿房宫赋》《六国论》背诵内容,准备周一默写。 * 封闭、阴暗、恶臭、无法生存 揭示族人“要想活命就得走出这个林子”的进退两难的可怕的生存现状。 丹柯 敌人 森林 族人 ? 强大凶狠 阴森恐怖 抱怨指责 “林子是有尽头的” “我还能为这些人作些什么呢” 领路人 照路人 剖心 情节一波三折 以此衬托出丹柯勇敢、乐观、具有号召力的人物性格。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思路 找关键词语 看修辞手法 理清结构 全面分点作答 作用+情感 ①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