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出来的“啃老族”.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惯出来的“啃老族”.doc

惯出来的“啃老族”   “啃老族”,一顶多么空口白牙血迹斑斑的大帽子,而在生活中,很可能在混沌不觉间,你已然成为了一个老实巴交或者道貌岸然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啃老族”。一边辛苦赚钱入不敷出,应付着生活在社会上若干形形色色所谓的必要花销,一边不得不口嚼黄连被人家戳着脊梁骨伸手向家里讨钱、讨房、讨安逸。那些戳脊梁骨的人影里,很可能还混迹着你自己,就这么腹背受敌良心难安,为的也大概只是一双新出的阿迪球鞋,一款流线型设计的奔驰小跑,一处环境清幽的小高层……这个让人欲罢不能的物质时代啊。   到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啃老族”这一充满“低级趣味”的习常行为演化成普遍的社会问题时,我们是不是要反思一下,为众人不齿的这款臭毛病是不是被生生惯出来的呢?   自己惯着自己,“我可以挣得不多,但不能生活质量不高。”我们给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借口和心理承受力去碰那顶大帽子,而这样一个卖方市场异常活跃的年代,奢侈与攀比更多时候被看作一种理所应当的潮流,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被潮流吞噬,相对于手头拮据,更让每个“潮人”难以接受的是被排斥在主流之外。发型、鞋子、服饰、珠宝、家居装修,甚至是结婚排场等等,无不成了生存质量、生活阶层的衡量尺码。电脑网络技术不需要精通,但一定要有一款配置高并充满时尚感的“本本”;无论业务忙不忙,功能齐全、价高物美的手机一定要盈握在手;不管看不看得懂,歌剧舞剧总要去装个高雅。小李买了楼,我就要盘算是不是要贷小高层;小刘买了奔驰小跑,我的QQ也多半开不下去了。混迹江湖,这些门面功夫不能矮人一截,免得招人哂笑。于是打肿脸充胖子,“薪”情永远跟不上“新”情,一心血来潮,只能向家里要,有人可能还想,可以求助银行啊!哪家贷款不用还?初出社会,就每个月那点儿小碎银子,抽个“中南海”还掂量掂量,还贷的钱,也是跟家里要的吧。遥想往昔,父辈们谈婚论嫁的时候,可能也为“半导体”这种时鲜货辛苦攒点“死工资”,更或者家里给买,但那个时代应该没有“啃老”一说,也是物质生活不丰富,所以父辈的“父母”们也没什么“啃头儿”。今天则很不同,光怪陆离的商品市场催生了“时尚早熟”的一代,吃着Pizza Hut、喝着星巴克的年轻人对时尚和物质太敏感、太讲究、太欲求了,但毕竟“涉世不深”、“财”疏“学”浅、囊中羞涩,于是还得要,“啃老”成了来钱快、零利息或者压根不用还的周转之道。于是,时下年轻人开始一边赚钱一边“啃老”,满足自己不断更迭的欲望。众人眼里的八零后也就是从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小皇帝”成长起来的青壮年,本来被扔在社会上就水土不服,撑不起门面,撞得头破血流,小时候衣来伸手的心理更是滋长了一份巨大的“心安理得”,于是,买房、买车、穿衣、戴帽等等都得“家补”,而自己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开销,填平房租水电、交际应酬这部分的坑。这还算好的,算是半个“啃老族”,而最让人困惑的是一些彻头彻尾的“啃老族”――干脆一毕业就失业,成为“职业啃老”的,究其原因还要带上就学就业家庭伦理等诸多问题,概不赘述。   长辈惯着我们,“我可以吃糠咽菜,不能让孩子挨饿受冷。”家长们莫衷一是的口径更是对待八零后子女自始至终的关爱。在家长那里,我们从生到长,享受着近似于“一条龙”的服务。小时候的吃喝拉撒,长大后的婚恋嫁娶,惯孩子成为了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习惯,甚至跨过子女溺爱到第三代。“不管多大,在我们眼里,你都是个孩子。”这种态度太普遍以至于好像太正常,“我们没赶上好时候,现在日子好了,孩子要什么我们不能不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们近似于唠叨的话语是不是也偶尔让我们动容。但动容归动容,我们大都习惯了,于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成长依赖,无论是物质上生活上的,都形成了“啃老族”的普遍人群基础,而家族式“惯着”的态度更为 “啃老族”亮了绿灯,“不啃我们让孩子们啃谁”“我们的最后还不是你们的”,这给了我们一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踏实,但更加助长了我们“活到老,啃到死”的气焰。我们一边意识到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一边在父母殷切的纵容下欲罢不能,房屋贷款、医疗保险、退休工资、陈年积蓄都成了“啃老族”们“身不由己”啃下去的资本。居住在中等城市的一对中学老教师,退休金每月拿出百分之八十邮寄给孩子,住房基金还要给孩子攒着家底儿,孩子毕业两年留在别的城市,每月满打满算不到两千块钱,还要负担房租、水电、保险、通信、应酬,女孩子每月的脂粉、衣服、皮包……这些开销常常让“准啃老族”们走投无路,乖乖就范,而父母怎么忍心看孩子在外面忍气吞声,没等孩子开口,纷纷就慷慨解囊上了。不知道,“啃老族”啃着啃着啃出习惯了,这么下去就根本别想“断奶”,而只有断了后路,这些蠢蠢欲动的“啃老”之心才能“穷则思变”,甩掉帽子,重新做人。   除了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啃老族”也活生生被社会惯着,究其逐渐从社会现象演变成为了社会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