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意在秦汉――罗福颐篆刻鉴赏.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在秦汉――罗福颐篆刻鉴赏.doc

意在秦汉――罗福颐篆刻鉴赏   此二枚印章,均为寿山材质,为历代篆刻家常用治印四大印材之一。小的一枚仅为1.6X1.6X2.7cm,为平头制式,印石由二种不同颜色蛋黄和灰褐颜色分层构成,印章有长期使用细小磨损痕迹。印石带裂纹,或为开采印石过程中所造成。一面有一条纹路为磕碰所致,此印有岁月痕迹明显,包浆温润,古意怏然,温雅可爱,极为开门。印文内容为白文“见贤思齐”四字,印章左边作边款:见贤思齐,丙戌八月,罗福颐。可知此印为罗福颐所制。   另一枚,印石应是寿山石中芙蓉朱砂冻石,石中含有少许杂质,然而石质莹润细腻,色泽明艳,有二面带猪油状,具蜡感,手感甚佳,为鹰钮制式,此印石有多条裂纹,仔细观察,非开采时所致,也非后来使用所造成,实为自然成纹,其中有红色裂纹,形如血丝,红白相间,为此石增加了一种天然之神韵。此印包浆浓厚,有长久使用或把玩所致之痕迹,略带光泽。尺寸1.8X1.8X11cm,其印文为白文:鸿朗高畅。印章左边作边款,由隶书“鸿朗高畅”及行书“丙申年八月十日梓溪制”构成。梓溪为罗福颐先生笔名,此印也出自罗福颐先生之手。   罗福颐先生出生于1905年,1981年谢世,字子期,笔名梓溪、紫溪,晚年又号偻翁,是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篆刻家。一生之中,著述宏富,多为研究印学之著,是我国印学之奠基人。其生前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西泠印社理事等职。文物出版社曾于1979年出版《罗福颐印选》一书,所收多为罗氏晚年为故宫同事所刻姓名印。   罗福颐早岁之时,则随父罗振玉学习文字之学,在其父熏陶之下,摹古印,接秦汉气息,而置明清流派印于一边,不受时风所染。罗福颐十七岁时,罗振玉选其所摹古印一百三十余方,集为《待时轩仿古印草》,并由罗振玉好友王国维作序,影印行世。罗福颐之经历加上自身之识见,使其在篆刻上宗秦法汉成为一生固守之根本。   此二印风格也可谓法取秦汉,意在秦汉,韵在秦汉,规矩秦汉。法当然以字法和风格而言。因罗氏并不认为秦汉铸印具备刀法。   根据罗福颐先生生平及印章边款再对应中国历史纪年可知,“见贤思齐”印治于1946年,“鸿朗高畅”印治于1956年。   此二印制作时,匠心所运,在形式上先胜一筹。如“见贤思齐”印,作边款时,首先选定方向,预想于色泽较暗,反光不强的一边刻边款,方便披阅。在呈现风格上,二印略有差别,但其气息却是一脉贯串。“见贤思齐”印在布白和字法上面,随形赋势,稍微紧致密集一些,很注重字法在收放之中展开。而“鸿朗高畅”印则采取停匀布白之法,获得匀称之感。印章虽小,但观其印文,二印均浑厚端严、圆转流利、疏朗大方,线条明净简洁,具有汉铸印的典型风貌。却又极其注重细节上的曲折之感,可谓严谨平稳中得变化之法,二印受刀入石较深,系用双刀冲刻而成,运刀之时极为小心谨慎,却又稳健、自如。边款采用单刀刻法,直接奏刀,刻得极其细致。   “见贤思齐”印中,贤字做篆法则双竖变为臣字,而印中字法则作“巨”字,笔者始先怀疑为缺笔,然转念一想,对一代古文字学家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又查阅文物出版社出版,罗福颐先生所主编《古玺文编》其中“贤”字篆法,也做“臣”字,罗福颐先生既然有此经历,则当不会出现误笔,然而再细观此印文,则或为配合印文布白之需要,于是有意而为,将“臣”字作“巨”了,以减小右边白底太多带来之压力感,从而获得整印的平衡,协调。并且在边款之上,“臣”字也作为“巨”字,须知刻印都是先刻印文,再作边款,为配合印文,于是边款也作如是变更了,此惑当能解也。不知是否别家看法?   另一方面,以篆刻家而言,法无定法,破成法才有新法,何况一代有一代之思,一代有一代所创,为既有成法所囿,又何以言自我和创造?法为人所创。其他艺术皆然也。   见一些资料上记载,罗福颐先生自嘲半个印人,在篆刻创作中“只刻印面,不及边款”,不知持此论者依据何来?观此二印边款,虽不能说大匠运斤,然安排妥帖,刀法老练,字法清雅,是为经心之作,也是罗福颐先生边款功力之体现。   在2008年11月10日中国嘉德拍秋季拍卖会上,一方由罗福颐先生所治的红花芙蓉辟邪钮印以13440元成交,相比于同期其他篆刻家,拍卖场上所见罗氏篆印极为稀少,或者罗氏并不以篆刻家自居,一生之中所治印数量较少,另一方面,物随时散,聚散无常,聚散之间,缘分使然。   此二枚印章之珍贵,已不在话下。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