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空变换的对话.doc
时空变换的对话
摘 要: 赵氏孤儿的故事可说是一部不朽的经典,随着改编的兴起,近年来也受到了作家们的关注。由金海曙编剧、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版《赵氏孤儿》就将这种改编的浪潮推到了顶峰,将经典作品对正义精神的肯定转到了对人性和个性价值的探究。本文对元杂剧和话剧两版《赵氏孤儿》进行对比,探究经典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 《赵氏孤儿》 元杂剧 话剧 正义 时代价值
曾经在元朝赫赫有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在时代的变迁中也吸取了新的价值。现代很多剧作家都对这一经典剧作进行了改编,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从作品的古今对比来探讨它的时代价值。
一、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主题嬗变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根据《史记》、略采《左传》而成的,突出了正义与邪恶势力的矛盾斗争,表达了“冤报冤”的复仇思想。剧中屠岸贾杀害赵家是以“文武不和”为借口的,为了“斩草除根”,“诈传灵公的命”,还要除掉赵盾之子、晋国驸马赵朔及其妻晋公主所剩下的遗腹子“赵氏孤儿”,程婴、韩厥和公孙杵臼等人则奋力救护孤儿。最后,孤儿由程婴抚养,程婴的儿子则送与公孙杵臼以代孤儿。二十年后,孤儿长大得知家仇后,杀死屠岸贾,为赵家报仇雪恨,后又复姓赵。
经典作品的精华往往就在于它们饱含着丰厚的内涵,《赵氏孤儿》演绎了孤儿为家族报仇的故事,却暗含着由复仇到为民族而歌的主题嬗变。
1.故事的内容和情节都表现了强烈的复仇精神。从古至今,复仇主题的文学就在作家笔下不断的变形,但是复仇这个主题却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心理认同和期待基础。在此基础上,人们认为《赵氏孤儿》应该是被放大并赞扬的。
2.作品以忠奸矛盾为背景,却还引出了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在杀害赵家和搜孤的情节中,全剧都笼罩在黑暗中。然而剧本并不是要人们悲哀和失望,相反使人得到了信心和鼓舞,孤儿报仇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正义感始终是全剧要突出表现的内容……众多悲剧人物强烈的正义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激起读者和观众产生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相统一的审美体验”。
3.在宋金元时期,赵姓代表着已经灭亡的宋王朝,象征着遭受异族统治的中华民族。孤儿最后使赵姓复兴,更寄托了中原民族复兴的愿望。元杂剧作家就是目睹了蒙元社会的动荡交替,又感慨矛盾和危机的刺激使人们既有对传统观念的继承,更有对传统的抵牾。作者巧妙地通过家族事件来折射元代面临压迫时对正义的歌颂,这不仅仅是一个典型事件的选择,更体现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由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上城市瓦舍勾栏和农村神庙戏楼舞台的出现,以及统治者的喜好,杂剧在当时遍及市井勾栏,甚至地方戏的舞台,可谓盛极一时,如《豫让吞炭》、《马陵道》、《伍员吹箫》等都是此类作品,它们将下层人民的苦难和残酷的现实融为了一体,而且发挥了作品的教化作用。可见,经典是必然要受到社会滋养的,《赵氏孤儿》流传至今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二、现代改编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的都是为孤儿牺牲的死难忠良和孤儿报仇的大快人心,吊诡的是,中心人物孤儿却是人们忽略的一个盲点,这无疑给作家们提供了改编的新契机,由金海曙编剧,林兆华导演的话剧《赵氏孤儿》就将这种潮流推到了极致。
剧中,孤儿一开始就担着长大报仇的使命,但当他需要承担这一责任时却说:“不关我事。”“你们的事与我何干?”程婴在剧中也说:“每一天我都希望这孩子能早日长大,盼着他能为赵家报仇……要是他现在能够站起来拔剑报仇,我也就算没有白活这一场。”可见,孤儿是他的全部寄托,但孤儿不肯复仇的结局却与人们所期望的大快人心是不相等的,很多观众对剧作改编甚至现代话剧都产生了怀疑。
现代社会,“人”的主题越来越突出,那种在元代被赋予的民族大义已经渐渐得到了消解,所以导演在舞台布置和演员选择上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突出这种消解。话剧最引人深思的一幕,就是当孤儿得知自己身世后,毅然放弃了复仇。元杂剧虽以“赵氏孤儿”为题,但恰恰孤儿是最为人们所疏忽的,他的所想所感完全没有人关心。林兆华的实验话剧就是将这种过去被忽略而现在被凸显的东西放大了给人看。
另外,作者在体裁上的突破也是令人佩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分子已被逐渐边缘化了,而作为高雅的话剧本身也被影视传媒边缘化了。所幸的是,这也让话剧保持了一种孤独而更独立的姿态,从而更适合知识精英的话语表达。所以,话剧界就兴起了一种小剧场话剧,也叫实验话剧,因敢于大胆颠覆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法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林兆华的实验话剧选择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有深刻的含义的,因为它蕴涵的主题最为丰富,更将一个传统的复仇主题融合了民族国家的话语。元杂剧让饱受压迫的下层人民在虚拟的正义来临时体会到了一种原始的畅快淋漓,而话剧则早已不再像杂剧那样做普通人能欣赏的艺术形式了,而是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局部团体对人性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