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益边塞诗浅析.doc
李益边塞诗浅析
摘 要: 李益是中唐著名诗人,以写边塞诗见长。他的边塞诗,摆脱了“大历十才子”的不良影响,继承和发扬了盛唐诗歌遗风,开拓和显露了中唐以后的诗格。本文即以他的边塞诗为研究对象,从思想内容和抒情特色着手,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 李益 边塞诗 思想内容 抒情特征
李益是中唐著名诗人,以写边塞诗见长,论者誉之谓可继李白、王昌龄。他早年曾到过燕、赵一带,并在幽州节度使幕中任过从事,有实际生活经历作基础,故写边塞军旅生活极为生动,抒征人思妇之情尤为真切深入。他的边塞诗,摆脱了“大历十才子”的不良影响,继承和发扬了盛唐诗歌遗风,开拓和显露了中唐以后的诗格。可以说,李益代表了这一变更时期诗人的艺术成就,他是继盛启中的杰出诗人。《全唐诗》收李益诗两卷,一百六十多首,其中边塞诗达五十首之多,近三分之一。本文试对其边塞诗的思想内容与抒情特色加以探讨。
一
李益在《从军诗序》中说:“出身二十年,三受未秩;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其为文,咸为军旅之思。”可见作者是久经军旅,几历战场,对边塞生活十分熟悉,对征人内心世界体察入微,因而几笔勾勒,就将塞外天高地阔的特点摄入诗中。一首小诗,就能概括凝聚戍边战士在行军途中,激战前夜悲壮激烈的情怀和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纵观李益的边塞诗,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反映守边战士孤危、凄苦的情怀,反映了边愁乡思之情。这类题材的作品在李益的边塞诗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如《受降城闻笛》《过五原胡儿饮马泉》《从军北征》《听晓角》《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等一批边塞诗作。《?宁春日》是李益四十多岁时在?宁节度使张献甫幕府任职时写下的一首七绝:“桃李年年上国新,风沙日日塞垣人。伤心更见庭前柳,忽有千条欲占春。”这时他第四次从军塞上,随着年岁增高,思家怀乡之情更迫。“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受降城闻笛》)诗人明点出征人因笛声而触发的望乡之情。“边霜昨夜坠关榆,吹角当城江月孤。”(《听晓角》)“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从军北征》)这些都写出了征人的边愁乡思之情,通过笛声、号角来表达。
2.揭露和控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统汉烽下》就是这样一首诗:“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此地无人空月明。”朝廷勒石燕然之功意味着什么?是战场上的累累白骨,是一轮清冷的明月照着空旷的荒漠、杳无人迹的广袤边土,这种塞外景象,注进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战争的控诉,对朝廷的批评。
3.抒写对入侵者的仇恨和杀敌报国的豪情,抒写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塞下曲》(其一)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表现出一种“壮美豪情”。《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双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同样表现了安边卫国的豪情壮志。还有《度破纳河二首》(其二),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
4.揭露了边将的腐败和朝廷的昏聩。在《赵渭北宿石泉驿南望黄堆烽》一诗中写道:“汉庭议事先黄老,麟阁何人定战功。”边城紧急军情飞报入宫,但朝廷“议事先黄老”,置国家大事于不顾。面对政治腐败,诗人发出“何人定战功”的感慨,既有谴责,又有深切的忧虑,显得深重而愤激。
5.描写边塞风光和日常生活。既写了战争之暇,骑射习武,“远见平原上,翻身向暮云”(《观骑射》)的情趣和“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夜宴观石将军舞》)的欢乐,又描绘了“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塞下曲》四首之一)的优美景色和“眼前风来沙旋移,终平玉省草生时”(《度破讷沙二首之一》)的苦寒气氛。
二
李益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上五个方面,接下来谈一下李益边塞诗的抒情特色。
对于李益的边塞诗,前人推许者甚众。许学夷云:“益七言绝,开宝而下,足称独步。”(《诗源辨体》卷二十三)
唐自安史之乱后,国力日益削弱,边患越发严重,而李益在前期生活中,仕途颇不顺,这就使得李益的边塞诗和盛唐边塞诗不同,虽然诗所反映的意境博大广阔,但总有一股哀思充塞诗中,可以说“悲壮”是他边塞诗的基调,在此基础上折射出种种的情绪,反映出复杂矛盾的心态。胡应麟曾以“神秀”诩之(《诗薮?内编》)卷六),清代管世铭亦以“悲慨”称之(《读雪山房唐诗?七绝凡例》)。我认为,李益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含蓄婉折,哀怨动人,形象鲜明,凝炼谐美,既有盛唐音调的余响,又露中唐气象的端倪,既有王、李诸家的神韵,又有自己独特的风貌。
1.李益的诗歌,有不少写到了乐章,特别是边塞诗更为突出。在他的边塞诗中,涉及和直接描写音乐的作品达十多首。所以说,擅长以音乐情绪展示人物的思想活动,创造婉折起伏、激荡人心的艺术意境,是李益边塞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