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先生的葫芦情缘.doc
曹先生的葫芦情缘
昔日有身份的北京人按照自己的生存圈子一天大致要往四个去处,茶馆子、饭馆子、澡堂子、戏园子。一早进了茶馆,不论是串货、平事、沟通圈里的消息,还是就为了会友聊天,人们作揖问安落座后,伙计端上香片盖碗,大铜壶顺出一股热气,冲出茉莉花香气四漫,亦乎正值隆冬,外面飘着雪花,房内大火炉子蹿着红火苗子,这位爷从怀里掏出一个栗红油亮的葫芦,牙口、瓢盖,七个气孔也是象牙的,打开盖,慢慢扯动铜胆,一只湛青碧绿的大蝈蝈迎着新鲜空气大模大样地爬出,接着展翅蝈蝈的一叫,声音顸沉悦耳,在座的哪个不称奇!
曹先生玩葫芦,也种葫芦、做葫芦、买卖葫芦。在北京玩葫芦的这个圈子里,可说是全才了。
我认识曹先生并通过曹先生认识葫芦纯属闲白。那天我一只葫芦丝的葫芦磕坏了,到了十里河的华声天桥市场准备找人修理一下。走进了一个挂满了葫芦的店铺里,见一位四十来岁的老板正在做蓄虫的葫芦。说明来意,那位先生便放下手里的活说,那是乐器,没摸过。我说,没什么复杂的。老板说,对不住您呐,各行有各行的讲究,没拾掇过的东西不能瞎应您。我见这位老板如此认真,也就不好坚持,顺便在他的铺子里扫了一眼,见几个货柜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精致的葫芦,就想起了传说中的三河刘的瓷皮葫芦,顺便问到,听说三河刘的葫芦不错,没见过三河刘的葫芦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原本希望这位老板能把三河刘的葫芦详细地介绍一番,没想到这位老板反问道,你听哪位老师说的,他见过三河刘的玩意儿吗?我说,书上、电视剧里不都这么说吗?他说,也就当传说听听罢了,真正的三河刘的葫芦没款,样子也是极为普通,除了家传,谁敢肯定哪个葫芦就是三河刘的,年代久远了不是。我问,三河刘的葫芦不会只是个传说吧?我递上一支烟,老板摆摆手,坚持抽自己的那个牌子的,点上,吹出一口烟雾,眯起了眼似乎在脑海中尽量打捞与之贴边的记忆,他说,记得在东小市有位叫广货高的掌柜的好玩葫芦,他去世以后传给儿子一把葫芦说是三河刘的,我见过那把葫芦,色泽皮壳大致靠谱。我好像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对一些缺少实物参照,特征不是非常明显,难以分辨的玩意儿,应持一种谨慎的态度。认真咂摸他的话,顿感言之凿凿,在全民收藏大脑冲涨的现如今,常能备着这么一剂良药,绝不是什么坏事。
话题也就这么拉开,知道了他姓曹,打小喜欢葫芦,上中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位牛角行的桑师傅,老街坊对小孩子不藏艺,爬上他的手工旋床卡活、旋活、做葫芦口、馒头顶、刻花、抛光任小曹瞪眼看,也许那个时候他不确信这个十多岁的毛头小子会跟他争这碗饭,加之电动机床的流行,即使漏了些技艺其工艺手法也全然不是一回事了。这不能说是桑师傅的失算,因为,我们必定在曹先生的作品里还能领略到一些老艺人的工艺传承。
我不得不重新打量我面前的这位老板,瘦高的个子,花白的寸头,四十多岁的年纪但是眉宇间透着一股子顽固的信念,他说起葫芦来滔滔不绝,我知道我又认识了一位痴迷玩意儿的人,我喜欢,因为这样的人除了痴迷之外,多少还有自己的独门见解,玩玩意儿的比比皆是,与有见解的交谈会让人领略到流光溢彩。
北京人玩葫芦有北京人对葫芦的见地,当然我们说的主要是蓄养冬虫的葫芦,与作为生活器皿,当街的幌子,以及作为吉祥之物悬挂的葫芦不是一码事。与天津、河北、东北、山东等北方地区的内涵也略有区别。据说北京人玩葫芦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明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少年子弟好畜秋虫,此虫夏则鸣于郊原、秋日携来,笼悬窗牖,以佐蝉琴蛙鼓,能度三冬。以雕作葫芦,贮而怀之。”清代皇宫里有专门“份”蝈蝈的“把式”。乾隆皇帝称自己是十全老人,各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个玩家,他曾写过一首诗《榛蝈》:“啾啾榛蝈抱烟鸣,亘野黄云入望平。雅似长安铜雀噪,一般农候报西风。蛙生水族蝈生陆,振羽秋丛解寒促。蝈氏去蛙因错注,至今名像混秋官。”畜养冬虫的葫芦有许多样式,以蝈蝈葫芦为例,分为棒子、鸡心、柳叶、油瓶、蜘蛛肚儿等几种形状。装饰葫芦的方法,烫花、压花、模范等等。最好的葫芦还得说是天然长成的,其价值自然也高。前几年一个乾隆时期的官模蝈蝈葫芦拍卖了三十多万。北京人玩玩意儿是登峰造极的,为什么?八旗子弟有的是闲工夫、闲钱,之后就是闲极无聊,摆弄“花鸟鱼虫”这四大玩意儿,哪个地区会生产这么一帮爷们儿,凭这,哪儿又能与北京的玩家争锋?当然,要把这些个看似玩物丧志的东西玩出门道,玩出学问,甚至玩出高雅和品位来,那还要说中国文化的渗透力和无所不包的大情怀,其间艺术上的创作力和参悟自然的能力,在世界的文化发展史上绝对是应该有上一笔的。
昔日有身份的北京人按照自己的生存圈子一天大致要往四个去处,茶馆子、饭馆子、澡堂子、戏园子。一早进了茶馆,不论是串货、平事、沟通圈里的消息,还是就为了会友聊天,人们作揖问安落座后,伙计端上香片盖碗,大铜壶顺出一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