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人机工程学考试资料
第一章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安全科学,系统科学与行为科学为基础,运用安全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去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与机以及环境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1、事故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7性,因偶必规潜再预)
2、(理解16)多米诺骨事故模型:海因里希认为,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而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先天遗传因素所造成。他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这些事件就好像5块平行摆放的骨牌,第一块倒下后将引起后面的骨牌连锁式的倒下。
3、能量引起的伤害可以分为两大类:(1)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者全身损害阈值而产生的(2)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的交换而引起的。
能量转移过程中的另一个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与产生对人体的伤害,除了与能量大小有关外,还与人体接触能量的时间长短、效率的高低、身体接触能量的部位以及能量的集中程度有关。
轨迹交叉理论的基本思想:伤害事故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联系的时间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可分为人与物两大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时,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两者发生了接触(或者交叉),于是导致能量转移到人体,便发生了伤害事故。
4、事故的预防原则
①、技术原则 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因此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就需要针对危险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理,其基本原则是:
消除潜在的危险原则。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如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等。
闭锁原则。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煤矿上使用电闭锁装置等。
能量屏蔽原则。如建筑高空作业安装安全网,核反应堆的安全壳等。
距离安全原则,应尽量使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如化工厂应该远离居民建立等。
个体保护原则。如作业者系安全带,戴护目镜等。
警告、禁止信息原则。如使用警灯、警报器、安全标识等。
作业时间保护原则。
此外,还有根据需要而采取的预防事故发生的技术原则。
②、组织管理原则
系统整体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
效果性原则。
责任制原则。
坚持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的原则。
③、安全教育原则
可包括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
第三章
人体测量时基本姿势有两种:立姿和坐姿。
人的热力学特性
在一定环境温度范围内,人体是一个具有复杂热调节系统并且温度基本维持恒定的热力学系统。当外界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人体热调节系统可以通过各种调节手段去维持体内温度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人类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影响人体温度恒定的因素是人体的自身产热和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
新陈代谢是所以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生物从外界环境获取必要的物质,排泄不必要的代谢产物,同时也进行了能量的代谢。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过程中所产生能量的不足一半被肌体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存储于体内,一半以上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热能。以高能磷酸键形式存储的能量可以为人体完成肌肉收缩、舒张、腺体分泌等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3、人的知觉特性 基本特性可归纳为4点:
① 知觉的整体性 ② 知觉的理解性 ③ 知觉的恒定性 ④ 错觉
4、感觉与知觉的相互关联:感觉与知觉往往是密切关联的,人们往往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而感觉只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正是由于感觉与知觉如此密切,所以在心理学中就将感觉与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人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第四章
1、能量代谢:三类,基础代谢、安静代谢、活动代谢。
2、疲劳发生的机理
a.疲劳物质的累积机理: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由于乳酸在肌肉和血液中大量积蓄引起的。
b.糖原耗竭机理:对于较长时间的轻度或中等强度的劳动所引起的疲劳,这时既有局部肌肉疲劳,又有全身性疲劳。这种局部肌肉疲劳不是由于乳酸积蓄所致,而是由于肌糖原储备耗竭之故。
c.中枢变化机理:强烈或单调的劳动刺激会引起大脑皮层细胞贮存的能源迅速消耗,这种消耗会引起恢复过程的加强。当消耗占优势时,会出现保护性抑制,以避免神经细胞进一步耗损并加速其恢复过程。
d.生化变化机理:全身性体力疲劳是由于作业及其环境所引起的体内平衡紊乱所致。局部肌肉疲劳、血糖水平下降、肝糖原耗竭、体液丧失(脱水)、电解质丧失(如Na+与K+)、体温升高等会引起这种平衡紊乱。
e.局部血流阻断机理:静态作业引起的局部疲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生干部的理想与信念.ppt
- 学生市场营销课程实训品牌市场调研作业 佰草集.ppt
- 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激发与引导.ppt
- 学校管理的原规则(陈曦).ppt
-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ppt
- 学生用口语交际解题技巧指导及练习(含答案).doc
- 学生成人礼教育.pptx
- 学生礼仪教育课.ppt
- 学生素质手册评语集锦小学生评语.doc
- 学生文明礼仪知识讲座.ppt
-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pdf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含答案(8科试卷).pdf
-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含答案.pdf
-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物理A含答案.pdf
- 安徽省太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7科试卷).pdf
- 长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 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德庆县香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含部分答案(7科试卷).pdf
- 识别-分析关键作业.pptx
- 认知偏差与知觉扭曲的类型及对决策的影响.ppt
- 部机关党课---中共党史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