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原及流行病学】
【病原学】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tetanus) 又称破伤风杆菌(Bacillus tetani)、强直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是一种大型厌氧性杆菌,长2~3μm,宽0.3~0.8μm。多单个存在。本菌在动物体内外均可形成芽胞,菌体呈细长杆状,培养24h几乎所有菌体都产生芽胞。芽胞起初位于菌体近端,呈卵圆形,以后逐渐膨大为球形并移至顶端,使细菌呈典型的鼓棰状或球拍状。培养早期革兰氏染色阳性,24h后往往变成阴性,芽胞不着色,多数菌株有周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破伤风杆菌属梭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破伤风杆菌严格厌氧,可在普通琼脂平板上成长,在血琼脂上产生溶血环。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为7.0~7.5,过酸过碱均不发育。
破伤风梭菌对活组织、淋巴、血液无侵袭力,在动物体内或在培养基内均可产生几种破伤风外毒素,最主要的毒素有2种:溶血素和痉挛毒素。溶血素可破坏血细胞和其他一些细胞。可造成创口局部溶血和组织损伤,造成缺氧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但与致病性无太大关系。痉挛毒素即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破伤风毒素是最强烈的细菌毒素之一。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一方面引起过度兴奋,造成肌肉的持续紧张强直和腺体的过多分泌,另一方面形成许多高度敏感的兴奋灶,稍受刺激便发出兴奋冲动,从而产生阵发性的剧烈痉挛等症状,亦是仅次于肉毒梭苗毒素的第二种毒性最强的细菌毒素。以9×10-11~11×10-11g的剂量即能致死一只豚鼠。它是一种蛋白质,对热较敏感,65~68℃经5min即可灭活,通过0.4%甲醛杀菌脱毒21~31d,可将它变成类毒素。其他毒素如溶血毒素和非痉挛毒素,对于破伤风发生意义不是太大。
本菌繁殖体与一般细菌抵抗力无太大差别,一般方法即可杀灭一般消毒药均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芽胞抵抗力强,可耐煮沸15~90min,120℃高压蒸气10min,在2%过氧化氢中可生存24h,阳光照射下可生存18d以上,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干热150℃在lh以上,5%的石炭酸、0.1%的升汞作用15h可杀死芽孢。
根据鞭毛和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该菌分为10个血清型、各血清型均产生抗原性相同的外毒素。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接触氧后很快死亡,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为7.0~7.5,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48h后,可形成直径1 mm以上的不规则菌落,中心紧密,周边疏松似羽毛状,边缘不整齐,易在培养基表面呈迁徙生长。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有明显溶血环,在疱肉培养基中培养肉汤浑浊,肉渣部分被消化,微变黑,产生气体,生成甲基硫醇及硫化氢(有臭鸡蛋味)。一般不发酵糖类,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形成吲哚,不能够还原硝酸盐的为亚硝酸盐。
【流行病学】 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兽粪便都可带有,尤其是施肥的土壤、腐臭淤泥中。感染常见于各种创伤,如断脐、去势、手术、断尾、穿鼻、产后感染等。在临诊上有1/3~2/5的病例查不到伤口,可能是创伤已愈合或可能经子宫,消化道黏膜损伤感染。
各种家畜均有易感性,其中以单蹄兽最易感,猪、羊、牛次之,幼猫出生时从脐带切口侵入。犬多发生于嘴唇部受伤和出牙期的幼犬,家禽自然发病罕见。实验动物中豚鼠、小鼠均易感,家兔有抵抗力。人的易感性也很高。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多为散发,但在某些地区的一定时间里可出现群发。幼龄动物的感受性更高。
【症状】:
潜伏期最短的1d,最长可达到数月,一般1~2周。潜伏期长短与动物种类与创伤部位有关,创伤距头部较近,组织创伤口深而小,创伤深部严重损伤,发生坏死或创口被粪土、痂皮覆盖等,潜伏期缩短,反之则延长。人和单蹄较牛、羊易感性更高,症状也相应严重。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及反射兴奋性增高,首先南头、颈和四肢肌肉开始,然后发展到其他肌群。幼犬多见牙关紧闭、眼球上翻、第三眼睑脱出;部分病犬出现木马姿势,口角后吊,耳朵竖立僵硬且紧靠,腰部僵硬,尾巴竖立,行走时步态僵硬,四肢关节不能自由神展;对外界刺激应激性增高,微小刺激甚至可表现惊恐状;发病过程中患病犬猫神志清醒,体温正常,食欲无变化;有的病猫症状不明显。该病病程长短不一,急性病例2~3d出现死亡。一般病例饮食和呼吸困难,7~lOd后衰竭死亡,但是局部痉挛的病例预后良好。
单蹄兽最初表现对刺激的反射兴奋性增高,稍有刺激即高举其头,瞬膜外露,接着出现咀嚼缓慢,步态僵硬等症状,以后随病情的发展,出现全身性强直痉挛症状。轻者口少许开张,采食缓慢,重者开口困难、牙关紧闭,无法采食和饮水,由于咽肌痉挛致使吞咽困难,唾液积于口腔而流涎,且口臭,头颈伸直,两耳竖立,鼻也开张,四肢腰背僵硬,腹部收缩,粪尿潴留,甚至便秘,尾根高举,行走困难,形如木马,各关节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