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言身份与国际秩序后建构主义理论研究.doc

语言身份与国际秩序后建构主义理论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身份与国际秩序后建构主义理论研究

语言、身份与国际秩序:后建构主义理论研究 孙吉胜 ? 2013-01-29 23:52:49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京)2008年5期      作者简介:孙吉胜,法学博士,外交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北京 100037)   内容提要:后建构主义以后现代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把语言、身份和国际秩序作为自己的理论核心,强调身份是社会语言建构的结果,需要通过语言来维持和发展,尤其是在某些危机时期,语言会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影响国际秩序。就如同物质力量决定国际体系结构一样,语言同样造就一种叙述结构,约束行为体的自我认同,影响行为体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行为体主要是使用语言力(尤其是语言的表象力)来维护原有的叙述结构,把原有的集体身份强加给对方,使自我认同不被破坏。行为体可以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达和链接来加固原有的身份,维护原有的自我认同,使失序的国际关系回复到有序状态。   关 键 词:后建构主义 语言 身份 表象力 国际秩序   本文所研究的后建构主义(postconstructivism)主要是借鉴和发展了社会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的有关理论。建构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后很快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学理支柱。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各派别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的结构建构主义。他把观念作为一个非物质变量引入到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层面,重点研究观念如何塑造身份和利益、如何影响行为体行为。一方面,身份作为塑造和改变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的产物成为学界一个重要的关注对象;另一方面,建构主义理论也引来了学界不同的评判,①其中之一就是认为温特忽略了国家互动过程中语言的作用。②建构主义的其他流派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对国际关系中的语言进行了多角度的理论研究和具体案例分析。③后建构主义④是在借鉴后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对社会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理论核心是语言、叙述、身份和国际秩序。⑤主要代表学者是美国的贾尼丝?马特恩(Janice Bially Mattern)。后建构主义认为语言本身具有语言力(language-power),是一种权力,语言通过表象过程造就社会现实。与其他语言建构理论不同的是,后建构主义重点强调语言产生的整体叙述、叙述间的语言和逻辑以及权力对行为体行为和国际秩序的影响。该理论认为身份是国际秩序的充分原因(efficient source),而不仅仅是影响国际秩序的一个促成因素(contributing factor),强调身份不仅是一种社会建构之物,而且还是语言叙述的产物。所以,身份是通过彼此叙述而产生的一种主体间认同,是社会语言建构(social linguistic construction)的结果,在实践中需要通过语言的叙述来维持和发展。在很多时候,语言会成为一个独立变量。本文主要研究该理论所涉及的语言、身份和国际秩序,以进一步了解后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涵及其对国际政治的解释。   一 语言、身份与理论的传承   后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在理论内涵上(尤其是在涉及语言时)具有很强的传承性,但是对语言的强调内容不同。建构主义兴起后,很快在其名下发展出了不同的派别,这些派别所关注的重点和理论内涵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温特把建构主义分为现代主义(modernist)、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t)和女性主义。⑥约翰?鲁杰(John Ruggie)把建构主义分为新古典建构主义(neo-classical constructivism)、后现代建构主义(postmodernist constructivism)和自然建构主义(naturalistic constructivist)。⑦尽管学界对建构主义的具体划分标准和所得出的结论不同,但有一点基本是统一的,即经常把后现代建构主义单独划分为一类。⑧在理论界,对“后”的意义的理解也因人而异,但主要是表达“在……之后(after)”、“代替(instead of)”或“……之外(beyond)”。后现代建构主义与在国际关系学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形成鲜明对立,前者强调语言的作用和主观的理解与解释,认为实证主义的简约否定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⑨目前,它主要是以理查德?阿什利(Richard Ashley)、詹姆斯?德里安(James Der Derian)、沃尔克(R. J. B. Walker)为代表,他们的思想主要受弗里德里克?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和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等人的影响,强调主体语言的建构作用,认为话语意味着权力,具有本体意义。话语活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