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安徽省庐江县龙桥镇中心小学芮海霞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学生课前准备:(1)自学生字。
(2)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给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用百度搜索查阅王之涣和鹳雀楼相关资料。
(4)画纸、彩笔。
4、教师课前准备:百度搜索《登鹳雀楼》相关教学资料。
(1)找《登鹳雀楼》一课教学设计作参考。
(2)依据《新课程标准》、班级学生学情,结合百度搜索,确定《登鹳雀楼》一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制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3)用百度搜索《登鹳雀楼》朗读录音学习参考,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搜索《登鹳雀楼》歌曲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形式学古诗。
(4)用百度搜索《登鹳雀楼》一课课件作参考,搜索相关图片整理制作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教学课题: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登鹳雀楼》。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之涣所作,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时的所见所思。诗虽短小,但内容却很丰富。整首诗气势恢弘,意境高远。这首诗由两个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巧合天成,意境浑圆深远,读起来琅琅上口。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前一句是眼见之景,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后一句由实及虚,抒写目送黄河远去,想象黄河入海的开阔意境。诗人融情于景,为后两句析事明理铺垫。
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作者由景生情,抒发了他高瞻远瞩、蓬勃向上的情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难点是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祖国传统诗文的韵味美,在潜移默化中学语言,受教育。
教学思路:
这首古诗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教学时,要以读为主,通过图、文、声、画,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扣“登”字,引导学生了解“登楼”所见,理解“登楼”所思,由“见”及“思”,“思”中悟“理”,让学生在自问中读诗,在自探中品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想像中发展语言。
教学预设为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诗句变成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通过图、文、声、画,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进入情境感知、体验,然后引发他们思维、想像,为理意、体情奠定基础,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预设为采用自问自探的方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发展学生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呀?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简评学生背诵。导入:请同学们坐端正,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出示课件揭题。(板书《登鹳雀楼》)提醒“雀”和“楼”写法。
【百度课件】《登鹳雀楼》教学课件http://029/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 2、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师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交流疑问。
二、互动解题,简介作者。
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 交流。
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交流。
3、介绍鹳雀楼:出示课件。
【百度图片】鹳雀楼/scenery/SceneryPicture-10144.html
【百度百科】/view/56944.htm
【百度图片】/i?ct鹳雀楼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百度知道】/question/8677850.html王之涣,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他才高气盛,不愿为小官卑职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铁路局招聘考试《铁路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docx
- 《QSY1237-2009-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pdf
-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实验题】(试题)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docx VIP
- 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双赢.docx VIP
- 技术标书技术方案(完整资料).pdf VIP
- 13G311-1: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pdf VIP
- DB21_T 1565-201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pdf
- 夏季防暑降温施工方案_夏季防暑降温施工方案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方案.pdf VIP
- 危重症患者口渴的护理PPT.pptx
-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