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蛇的传说
蛟龙腾姿归大海,灵蛇含瑞报春华。今年是蛇年,您对有关蛇的民俗和文化了解吗?生活中,有畏蛇者,有崇蛇者,如此两极化的情感与接触到的不同的蛇文化不无关系。蛇年第一天,让我们带您一起探究五彩斑斓的蛇文化。
【灵蛇-图腾】
在中华文化中,蛇是一种很重要的远古图腾标记,现在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对蛇的祭祀活动。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
神话传说中,华夏民族起源于女娲与伏羲的结合,而伏羲与女娲最早的形象便是人首蛇身。据《列子》中记载:“疱牺氏、女娲氏、神龙(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相传伏羲也认为自己受胎是自己的母性始祖与蛇接触的结果,自称是蛇的后裔。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上古时期人们还把五帝之首的黄帝轩辕氏认为是象征云气的“四蛇相绕”图腾等。诸如此类关于蛇的美好形象的记载比比皆是,说明上古时期蛇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而倍受崇拜。
龙图腾源于蛇
华夏儿女视自己为龙的传人。龙,正是人们以蛇为原型而想象出来的一种图腾。《说文》里说“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里的鳞虫指的就是水蛇、鳄鱼之类。在各种有关龙的电影或动画片里,我们不难看到龙那蟠曲灵活、柔软的身躯,在天空或水里翻腾。从这点来看,龙的身躯应该是蛇的化身,而不是其它鳄鱼、蜥蜴之类,他们虽具鳞之身,却没有蛇的蟠曲、柔软、灵活、迅捷。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里也认同了龙的基调是蛇。龙即大蛇,蛇即小龙。他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文字的演化也可以让人更直观的看到龙蛇的渊源。甲骨文“龙”字为兽首蛇身之状,头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字符号(引自康殷着《文字源流浅说》)。 兽首着力刻画出牙齿,给人感觉发怒时的威慑力。蛇身呈蟠曲之形。“辛”与“蟠曲之形”合意为“一种蛇形威权动物”。
生殖崇拜
蛇在印度文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象征死亡,又象征生殖。眼镜蛇防御姿势,令所有动物恐惧,它的毒液最为致命,而且交配时间长达几个小时,充分显现了雄性的力量,使其成为印度最崇高的图腾,只有皇室才能拥有。
在我国云南楚雄市西舍路乡彝族人的眼里,人们的生殖能力则完全是由蛇神赐予的。当地彝族的青年男女订婚后,姑娘家要择吉日请一位长辈携祭品上山,先卜卦选定某棵小树,献祭后将小树连根挖起带回家,用小刀刻成蛇形,放在姑娘枕头下。出嫁时,木蛇作为陪嫁物带入男方家,在念经祈求蛇神保佑夫妻恩爱、子孙兴旺后,将木蛇置于新婚夫妇枕下,夜夜相伴。
妻子怀孕后,娘家要祭蛇神,感激蛇神赐予子女,然后将木蛇放置在夫妇床上方的墙壁上。当地彝族认为,夫妻的第一个孩子是蛇神的。孩子满月时,外婆或姨妈要到女婿家祭祖先,并把婴儿抱到木蛇前磕三个头,再将木蛇用竹篮背出村外的三叉路口上烧掉。他们认为蛇神已赐给了第一个孩子,以后就能生孩子了,所以将蛇神送出。由此可以看出,彝族蛇崇拜与生殖及繁衍人类有关。
另外,在宜兴地区,每年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七月十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都会祭祀家蛇,称为请蛮家或斋蛮家,用米粉做成蛇的样子盘绕在笼屉中间,称为米粉蛇,周围还要放许多米粉做的小团子,象征蛇蛋或小蛇。这些蛋、团、卵,就含有原始生殖崇拜的意义。
蛇王节
在闽北的崇山峻岭里,规模浩大的蛇王节一直默默无闻地传承着,直至一个偶然的机会,外界以及学者们才知道了它的存在。1989年,福建省有关部门对因修建水库即将淹没的地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南平地区樟湖镇古老的蛇王庙,以及正月十五游蛇灯、七月初七迎蛇神的习俗。每年蛇王节和蛇灯节期间,远近方圆数十公里内外的数万人前往观看。
樟湖镇的蛇王节,以其大规模的游活蛇祭巨蛇为特征。据文字记载,它在明代即已是远近皆知的赛蛇神会。每年七夕前夕,村民将捕到的活蛇存放在蛇王庙里饲养,到初七这天,人们将蛇装在“香亭”里在街上巡游,众人持小蛇相随,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巡游队伍经过每家每户都会受到热情欢迎。崇蛇巡游结后,人们再将蛇放归自然。
家蛇盘米
我国江南一带将蛇分为野蛇和家蛇两种,并禁忌对家蛇直呼其名,代称之为蛮家、苍龙、天龙、狐仙、大仙、祖宗蛇、家龙、老溜等。民间认为家蛇象征着财富,绝对不可打杀,据说家蛇能够将富人家的米运到穷人家,这种米称为蛇富米或蛇盘米。还有的人相信家蛇守在米囤边,米囤内的米就会自动满出来而取之不尽。
渔民祭蛇神
渔民祭蛇神始于清朝。商人郑光初的钓船从福建来沪,卸完货时发现舱底有个大洞,一条巨蛇恰巧堵塞孔中,使水不能涌人。其蛇长丈余,已死。因郑光初相信佛祖神灵,认为此蛇是神,否则船已沉没大洋。他即用香烛在船舱上供祭蛇神,一时引起轰动,连在沪洋人也登舟观看“蛇神”。
【灵蛇-艺术】
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时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航空公司危机公关策略研究.doc
- 良好客户沟通能力应包括那些方面.doc
- 良种场和谐幸福家庭示范户申报表.doc
- 艺术与科学王伟领.doc
- 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研究.doc
-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3).doc
- 艺术欣赏作业讲评.doc
- 艺术节节目主持词及串词 (2).doc
- 艺海拾贝五彩缤纷.doc
-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如何预防.doc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