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一)免疫耐受的概述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后所表现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现象。 即抗原不能有效激活T、B淋巴细胞,完成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效应。负免疫应答 免疫特异性、获得性、记忆性 分天然免疫耐受和获得性免疫耐受 免疫正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异同 耐受原(tolerogen):诱导耐受形成的抗原。 同一抗原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为耐受原或免疫原,主要取决于抗原的理化性状及剂量,免疫途径和被免疫个体的遗传背景等。 完全耐受(complete immunotolerance):机体同时发生T、B细胞耐受。 不完全耐受/耐受分离:机体仅出现T细胞或B细胞耐受。 T细胞耐受与B细胞耐受的比较 T细胞耐受 B细胞耐受 耐受形成 较易 较难 耐受诱导期 较短(1~2天) 较长(约70天) 耐受维持时间 较长(~150天) 较短(~50天) 耐受原种类 TD抗原 TD和TI抗原 TD抗原 高剂量 可耐受 可耐受 低计量 可耐受 不耐受 TI抗原 高剂量 不耐受 可耐受 低计量 不耐受 不耐受 主要耐受机制 中枢 克隆清除 克隆流产 外周 缺乏共刺激分子 抑制SIgM表达 致克隆失能 致克隆失能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免疫耐受 免疫抑制 直接原因 特异性免疫细胞被排除 免疫细胞发育缺损 或不能被活化 或增殖分化障碍 发生机制 免疫系统未成熟,免疫力 先天免疫缺陷,应 减弱,抗原性状改变而 用X线,免疫抑 诱生 制药物等 特异性 针对特异抗原 无 (二)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和形成机制 1、诱导条件:抗原因素 1) 抗原的结构和性质 耐受原:小分子、可溶性、单体 免疫原:大分子、颗粒性、聚合体 2)抗原剂量 T I 抗原:高剂量? B细胞耐受 TD抗原:高剂量? T、B细胞耐受(高带耐受) 低剂量? T细胞耐受(低带耐受) 3)抗原免疫途径 静脉注射/口服腹腔注射皮下/肌肉注射 4)其他因素 用佐剂:刺激辅助性T细胞,促进引起免疫应答 无佐剂:无免疫原性或耐受原性,促进引起免疫耐受 机体因素 * 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年龄) 胚胎期> 新生期> 成年期 * 动物的种属和品系(遗传) 大鼠、小鼠 > 兔、有蹄类、灵长类 * 机体生理状态 用免疫抑制剂破坏成熟淋巴细胞,造成类似新生期免疫不成熟状态,有利于诱导免疫耐受。 * 中枢免疫耐受 胚胎期免疫系统未成熟的T、B细胞在中枢性免疫器官接触抗原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 外周免疫耐受 成熟的T、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接触抗原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Nossal,B细胞克隆流产(clonal abortion)学说: 骨髓B细胞发育早期,若前B细胞在发育为B细胞之前接触抗原,则B细胞发育即终止,导致B细胞中枢耐受。 Vitetta,BCR抑制学说: 未成熟B细胞表面mIgM接触抗原可启动细胞内抑制信号,抑制mIgM继续表达,使抗原特异性B细胞虽未死亡,但不再对相应抗原产生应答,形成克隆失能。 失能的B细胞对丝裂原刺激仍可产生应答。 (三)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 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 首要条件:耐受原持续存在 机体因素:胚胎期或新生期,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耐受的终止 耐受原被清除 设计新型分子疫苗 免 疫 调 节 (immune regulation) 免疫干预 免疫干预(immune intervention):对生理和病理性应答的人为介入。 对免疫调节的认识构成人工干预的理论依据。 基因水平:MHC分子,非MHC分子 分子水平:抗原、抗体、IC、补体、细胞因子 细胞水平: APC细胞、 T/B细胞、NK细胞、调节性受体 独特型网络:独特型和抗独特型 整体水平: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群体水平: TCR/BCR多样性、MHC多态性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抗原的化学性质不同,所诱导的免疫应答类型也不同: 蛋白质 多糖及脂类抗原 核酸 抗原剂量、进入途径和理化性质也改变免疫应答的性质和强度 二、抗 体 的 调 节 作 用 封闭抗原 介导抑制性受体交联 三、补体与免疫调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 补体活性片段自发灭活 补体调节蛋白 补体活化片段介导免疫调节 调理吞噬、免疫黏附 四、细胞因子与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调控免疫细胞发生和发育 细胞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CM 1137-2018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 躯体形式障碍.pdf
- 与采购人配合沟通方案.docx VIP
- 晋剧《明公断》剧本.doc VIP
- 血液透析并发症脑出血ppt.pptx
- 航空与航天摄影技术课件.pptx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人大附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西部黄金伊犁有限责任公司金锌精矿综合回收及氰化渣无害化治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VIP
- 不锈钢管安装施工方案.doc VIP
-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解读.pptx VIP
- (精编)沪教版上海市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共4套,已编好文档).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