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卷.doc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 第三阶段考(模块)试卷 I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6题,每小题1分,共56分。(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 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可能是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B.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 A.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B.绝对服从城邦和权威 C.参加奥林比亚竞技会 D.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城邦政务 3、亚里土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亚里士多德称赞的是古希腊公民( ) A.积极参政的政治素养 B.深受海洋文明影响的素养 C.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强烈的民主意识 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①颁布“解负令”,解放了所有奴隶 ②按财产多少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④设立陪审法庭,由贵族垄断了权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8. A.保证所有公民参加国家政治活动 B.提高所有雅典人民的政治地位 C.建立宽松自由的民主氛围 D.促进商品经济更快发展 9.. 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C.伯里克利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 D.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11. ) A.《十二铜表法》 B.解负令 C.陶片放逐法 D.四百人会议决议 12.A.对外交流频繁 B.法律体系完备 C.民主政治发展 D.人文思想盛行 13.14. ) 陶片放逐法(雅典瓶画:陶片放逐投票的一个片段——点票) A.梭伦 B.庇西特拉图 C.克利斯提尼 D.伯里克利 1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17.. A.结束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建立了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为两国发展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中日.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两国交往大门的打开 D.中苏关系改善 21.22.2011年6月15日,10年来,各成员国团结一致、密切协作,我们创立了新型国家关系模式,把“世代友好,永保和平”的思想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本组织成员国睦邻互信和团结协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C.结伴而不结盟 D.执行共同外交. ) A.1954年 B.1956年 C.1959年 D.1964年 26.....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下列是某一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九二共识” C.连战“和平之旅” 演讲 D.“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 ) 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④民主政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