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外”们的中国绿卡故事.doc
“老外”们的中国绿卡故事
曾几何时,“绿卡”是在海外的中国人口头常挂的热门词汇,而如今,中国“绿卡”也成了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关注的热点。
2004年9月,83岁的美国专家寒春从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领到了中国第一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有幸成为中国“绿卡”第一人。3年以来,截至目前,在北京已有235名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30个国家的外国人获得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目前在北京的常住外国人近11万人,外国人已成为北京城市人口的一部分。
荣幸的感觉有“两倍”之多
今年9月15日,对于来自意大利、在北京居住14年的“洋女婿”克劳迪奥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上午,他幸福地领到了一张类似于中国居民身份证的“卡片”《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在生活中,头发卷曲、蓝色眼睛的克劳迪奥已经很像一个标准的中国父亲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背着一个塞满东西的双肩背大书包,拉着准备参加羽毛球训练班的儿子,从地铁口出来向一所学校走去。
在路上他指着路边的一所名校说,听说考上这里不太容易。他的儿子今年八岁,是一个睫毛翘翘的、说话北京味儿的混血男孩。看来克劳迪奥已经像中国家长一样,开始考虑儿子将来升学的问题。
从十几岁起,生活在意大利的克劳迪奥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那时他已经拜读过毛泽东等中国伟人的著作。1987年他第一次来北京。“当时印象非常好,虽然中国人没有现在这样有钱。但是安全、安静,没有小偷,和西方一点都不一样。”
当年,克劳迪奥住北京二环内的一家宾馆,在胡同里碰见几个陌生而热情的小伙子,尽情聊起天来。两个小时后告别时,克劳迪奥和小伙子们在纸上都互留了联系方式。走了200米远,忽然听到身后小伙子在喊:“哎哎,你的钱包!”克劳迪奥这才发现自己装着2000美元的钱包落在写纸条的地方了。转身去拿钱包,他高兴地用中文说:“谢谢,谢谢!”这时一个小伙子指指他的上衣兜说:“不好意思,我的钢笔还给我好吗?”“哎呦。”克劳迪奥尴尬地发现自己写完字把人家的钢笔顺手放在兜里了,忙说:“给你!”
“北京那时有一种味儿,很特殊的、很香的。”克劳迪奥说,“那是很自然的一种味道。”他在北京没有在国外那种孤独的感觉。后来,克劳迪奥在中国认识了后来的妻子,现在他随中国夫人的姓给自己取名“寇劳迪”。
寇劳迪觉得北京人很热心,他曾遇到一个好心的出租车司机。“那天天气很冷,刮大风,我穿的不多,要等班车。”寇劳迪打了一辆出租车,当司机把他拉到班车地点时,听说还要等15分钟,便说什么也不让寇劳迪下车,非要他在车里等待。“如果不是他,我肯定会冻感冒了。”
今年9月,寇劳迪以中国人配偶的身份拿到了中国“绿卡”。“从心里来说是很舒服的感觉,我有绿卡了。”因为中国的“绿卡”很难拿,寇劳迪说自己荣幸的感觉有“两倍”之多。
在北京的时间比在美国更多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许浚博士曾是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职位最高的华人。2005年,准备久居中国的他成为北京首批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获得者。
翻开许浚博士的工作经历,可以看到他在美国已成为事业很成功的华人之一。许浚曾任美国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高级副总裁,是贝尔实验室有史以来担任职位最高的华裔科学家。1999年他被美国总公司派到中国负责亚太地区工作,并在北京成立了贝尔实验室亚太地区分部。“我到底是中国人,对中国的感觉不可能改变。”许博士说。但他也提到,若十几年前问他可不可以住在北京,他觉得很难立刻做出回答。“中国现在突飞猛进,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像中国这么有发展力量的地方,而北京是中国的首善之区。”在美国工作30多年的许浚博士略带自豪地说,现在他“在北京有一个家,在北京的时间比在美国更多”。2005年11月,许浚博士作为外籍高层人才,拿到了首批颁发的中国“绿卡”。许浚博士现在北大等许多著名高校任客座教授,每年多半时间都在中国游历,他“不用再担心签证是否到期。”
回忆起办中国“绿卡”的过程,许博士说,“很多手续虽然复杂,但也蛮合理的。总的来讲,是花了一些时间,但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这个过程无法避免,即便是在美国这类移民国家,(对申请者)也会有一定限制。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有兴趣,都会想办。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