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记》中妒妇形象的重新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妒记》中妒妇形象的重新解读.doc

《妒记》中妒妇形象的重新解读   摘要:妒妇是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特殊的文化现象,以鲁迅先生校录的《妒记》为基础,从行为、情感、心理和思想上探索妒妇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妒记》;妒妇;生存;心理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030-01      俗话说:“谗言误国,妒妇误家。”为维护“夫妇之道”,统治阶级列出七出规范妇女行为。七出之中,妒居首位,所谓“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妒忌,故七出之状标其首焉”(《女孝经?五刑章》),中国古代对于女子这方面很看重。《妒记》主要内容是劝谏、讽喻上层妇女妒忌行为,提倡、赞扬妇女不忌之德,肯定一夫多妻制度,维护封建夫权。本文以鲁迅先生校录的《妒记》为基础,探索古代妇女在夫妻生活上的困境和自身矛盾。   一、行为上的大胆和放肆   丈夫压妻子正常,反之则不正常,这是古代社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但现实中仍存在暴打丈夫的妻子和忍受妻子打骂的丈夫,让人思索这样的夫妻关系,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是强势背后的软弱。诸葛元直的妻子刘氏打丈夫,还订下挨打要两手贴下肢,不准乱动的规矩。刘氏的行为造成其夫严重的心理阴影,看到妻子为他做衣服量下肢,以为又要挨打。诸葛元直甘愿忍受妻子,外强的男子处于受欺负的状态,这是男女两性在心理和行动上的一种倒置。   妒妇不许丈夫纳妾、拈花惹草是常有之事。王丞相妻曹夫人有一点特殊,不准他有女婢,身边男佣人也常被检查,见到漂亮的就责骂一顿。一场元宵灯会让她发觉,刚夸赞的孩子居然是丈夫在外生的。曹夫人手提菜刀,找王导的众妾算账。丞相吓得急忙报信,左手抓着车上的栏杆,右手拿着拂尘,用拂尘的把柄,帮着驾车人打牛,如此场面成了司徒蔡充的笑柄,堂堂一国丞相在家这样,让人啼笑皆非。   二、情感上的挣扎和强硬   培根说:“人底各种情欲之中,没有一种可以看出是迷人或魔人的――除了恋爱与嫉妒。这两者都有很强烈的愿望,它们很容易造出意象和观念。”当爱情难以维系时,嫉妒就会居上,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使人变得疯狂。夫妻之间是男女的相互角逐,很多情况是“女子愈可怜,男子愈加放肆”。另一种极端是女子放肆,男子可怜。更多情况是以爱的名义将人束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爱。   京邑有一个士人妇妒心很重,想出用绳子拴丈夫脚的办法。读书人受不了,和巫婆定下了计谋:趁妻子睡觉时,装作上厕所,把绳子系在羊上,翻墙跑了,躲在外边不回家。妻子一觉醒来牵绳叫丈夫,拉过来的是羊,大惊失色,向巫婆询问缘由,抱着羊诉说悔恨,努力弥补过错。丈夫抓住妻子爱自己之心,用一只羊巧妙摆脱困境,用装羊叫的方法让妒妻不再生妒忌之心。很多时候,女子的爱会被男子利用,但有时需要如此维护彼此的家庭生活。   三、心理上的扭曲和正常   恩格斯说:“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让女子陷入心理上的挣扎和矛盾,或为妒妇或为弃妇。一般妒妇只妒人,武历阳女连物也妒。她让丈夫阮宣子只爱她,不能爱其他美丽的生物,赞美下桃花都不行,树被砍,花更遭殃。如此的妒忌是心理的癫狂,强烈的占有欲和排他性,而这种排他性不是简单的排斥其他女子,更是一种癫狂的排物性。她禁止奴婢把家里的盆盘覆盖起来,使两者“不得相合”,这是一种见不得成双的变态和扭曲心理,她将性和情弄到可怕的状态。   有的妒妇用妒来支持她的信念,让她不畏死。泰元有妒妇庾氏,动辄杀人,杀了两个儿子,差点又把哥哥杀死,规矩还很多,修建房子“不作后壁”,随时洞察丈夫行踪;要丈夫与世隔绝,不分男女不得与他亲近,稍有违反,主客全遭殃。她不知害怕,敢同健壮男子打架,甘愿挨他哥哥几百棍子,从不求饶,绝不改悔。这样的妒妇有着爱丈夫的强大信念,才会在丈夫被吓跑、不敢回家时,暗地给他传话:她被痛打,错不在他,要丈夫回来,这样的行为有一些卑微。   四、思想上的前卫和解放   能够称得上妒妇的人,一般不是普通女人,她们或身份特殊,或地位高贵,或学识高,在思想上前卫和解放,有冲破束缚的欲望,有开辟蹊径的能力。谢安夫人刘氏面对小辈们替谢安纳伎妾“《关雎》《螽斯》不忌之德”的暗示,反转一问“谁撰此诗?”侄子、外甥答云:“周公”。刘夫人大胆地说出:“周公是男子,乃相为尔;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语也。”这样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实则巧妙地抓住问题的根本,男子总是为男子说话和考虑的,即使是像《诗经》这样的经典也不例外。刘夫人大胆地说出了看到的关键,这样的回答即使是在女权高涨的今天也很难看到,听到这样响亮的声音。刘夫人有目的的一问,看似随机一问,实则是城府甚深。这样机敏过人,大智若愚的刘夫人怎能不让人信服呢?   《妒记》中的妒妇形象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婚姻问题的真实的反应,是对夫权衰弱的暗示。      参考文献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