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海塘史上的奇葩.doc
中国海塘史上的奇葩
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滨海处,有一处历史悠远的古代防浪工程,它就是绍兴山阴后海塘。千百年来,面对夜以继日汹涌海潮的袭击,与台风无情的肆虐摧残,它被筑而溃,溃而又筑,始终捍卫着塘后端的上百万生灵,福佑着人间,从而谱写了历代官民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伟大诗篇。
绍兴山阴后海塘,就是古代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辖内的防海塘。历史上,它是北海塘(即今萧绍海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处山阴县后面最北部的后海处,因此,方志上亦称之为北海塘与后海塘。又由于这段海塘地处钱塘江南岸,故它又是南塘的一部分。此外,在古代方志上,还有界塘、山阴海塘等称谓。
山阴后海塘的长度,自当年萧山、山阴两县交界的三祗庵东,“天”字号塘起,至宋家?尽捌?”字号塘上(今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至越城区马山镇地段),计375字号。依照每字号20丈计算,后海塘全长约为25公里。
虽然山阴后海塘里程并不算很长,但这段海塘上曾先后筑有两大水利枢纽,分别为山阴、会稽、萧山三邑防潮泄洪的玉山斗门与明代中国第一河口大闸――三江应宿闸。历史上,山阴县治所在的大越城,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古越国的首都;宋代的越州(后升为绍兴府),一度作为南宋高宗赵构临时首都;不远处的会稽山麓又有宋代皇陵(即北宋徽宗与南宋高宗等6位皇帝陵);明代初年,这里又设有绍兴卫三江所城等海防要塞,故其地位甚为险要。
说起山阴后海塘的往昔,它在中国海塘史上可值得为之一书。
春秋的海塘雏形
早在越王勾践七年(公元前490年),在后世的山阴县境内就筑有海塘。据我国存世最早的地方志――东汉《越绝书》载:“石塘者,越所害军船也。塘广六十五步,长三百五十三步。去县四十里。”方志里的“害”字,可解释为险要的处所,即是地处险要、停泊越国水军战船的海港与堤塘。“步”作为古代的计算单位,其长度在历朝都有所不同。如果按古越时期所处周代的计算方法,“一步”相当于6尺,“塘广六十五步,长三百五十三步”即石塘的广度约为39丈,长度约为220丈;“去县四十里”这个距离,当然是指越都城与石塘间的距离。石塘与相毗邻(后世属萧山县)的航坞、防坞一样,当年塘边,曾停满着旌旗猎猎、虎视眈眈的越军艨艟战船。它除了军用性质,同样具有保护堤岸,防止海潮侵袭的功能。这段海塘虽然不长,而且是在土塘外抛石所垒成,并非后世意义上的重力型海塘,但却是国内最早载入地方志的海塘之一。
提到古越时期的海塘雏形,自然要提到看起来似乎与此无关,却与海塘关联的另一个“越人煮海为盐”的地名典故――朱馀。《越绝书》载:“朱馀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馀。去县三十五里。”朱馀,即后世山阴县玉山斗门(今绍兴市越城区斗门镇)所处地段。所谓“越盐官”,就是越国在制作海盐的地方设立征课盐税的管理机构。早在春秋时期,朱馀便是海盐产地。古越的先民在茫茫濒海滩涂中,利用玉山、金鸡山及附近的虾蟆山等地理屏障,就地筑起简易海塘堤坝、构建草舍,常住此地,并以制盐捕鱼为生,靠海吃海,世代不辍。而在古代,盐铁制作历来属于官营的产业。古越在此设立专管制盐产业的机构,一方面是为了保障越国这一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的供需,另一方面,也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征课盐业税赋,保障财政来源的必然要求。
《越绝书》对朱馀越盐官的记载,说明在同大自然抗争中,古越时期海边的盐民早就掌握了利用海水,借助炉灶煎熬、日光暴晒等制作海盐的技术,同时也间接证明在山阴后海塘一带,古越盐民为了生存与发展,筑成了一部分为制盐所需、粗放型、标准极低的土筑防海堤塘。
汉唐已开始成形
汉代,山阴沿海的土筑海塘,开始逐步成形。这与东汉永和年间,会稽太守马臻所开筑的鉴湖直接相关。
山阴北临沧海,南傍群山,平原多沼泽。每当山洪暴发或海潮上溯,平原即成茫茫泽国,而干旱之时却无水溉田。在这样的水环境下,百姓贫困,生计维艰。为救民于水火,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会稽太守马臻上任伊始,便发动当地民众筑堤挖湖。马臻栉风沐雨,历尽了千难万险,解决了筑湖时人力、财力匮乏的难题。在山会平原南部原有堤防、湖泊的基础上,筑堤蓄水,总纳山阴县三十六源之水,形成我国东汉时期最大的人工蓄水工程,周广350里、“溉田九千余顷”的鉴湖。从此,山会平原一带再无荒废之田,无水旱之患,贫薄的荒芜之地一跃为鱼米之乡。但由于侵犯了豪强利益,湖刚筑成,马臻便被诬告致死。直到北宋时,朝廷才正式为他正名。他修筑鉴湖的丰功伟业,千余年来,至今仍遗泽后人。
马臻在筑鉴湖时,湖区最北的堤塘,就是在“去湖最远,去海最近,地势斗下,泄水最速”的地段上,钉桩垒石,在垒高加固土塘的基础上建起玉山斗门。它不仅承担起了外防海浪、咸潮浸袭的重任,当若耶溪等溪流山洪暴发、湖区面临水患时,还有内履开闸泄洪的职能。宋代的绍兴府志《嘉泰会稽志》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食堂用餐协议书范本(2025版).docx VIP
- 中建八局《质量标准化系列做法(主体结构工程)》2022年.pptx VIP
- TD_T 1021-200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pdf VIP
- 粤人版英语五年级下册Review1 Reading and writing 课件.pptx VIP
- 离散数学崔艳荣习题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学会与他人交往 (2).pptx VIP
- 《水力发电》课件.pptx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GB50974-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pdf VIP
- 新风系统入门培训资料.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