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素材2 人民版必修3.docVIP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素材2 人民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素材2 人民版必修3

第四节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主要内容: 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4、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5、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一、明末清初的思想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转型时期;一方面儒学进一步发展(心学),思想领域出现继百家争鸣以后的又一次活跃局面。另一方面儒学再次受到批判,正统地位再次面临冲击。 二、社会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内因 3、思想: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 4、阶级:工商业者队伍壮大 5、外因: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三、活跃的表现 ★★明朝中后期思想家 李贽——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1)人物生平简介:李贽(1527-1602)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祖与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家庭影响),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和 进步史学家,后被明政府以“惑世诬民”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2、思想主张: ⑴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道学”先生,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提出挑战。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①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标准。 ②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 ⑵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⑶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⑷诗文写作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对晚明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3、代表作品:《藏书》(《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续藏书》《 焚书》《续焚书》等多种著作。 4、思想评价: ⑴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⑵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 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去真心,便失去真人”。 材料三 “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 ★★明末清初:四位思想家 (二)黄宗羲(1610—1695)——“天下为主,君为客”说(字太冲,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 1、主要经历:①参加抗清斗争;②失败后隐居著述;③是浙东学派创立者。 2、思想主张: ⑴最精彩之处: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③提出臣民平等的思想(实质:反君主专制) ⑵具体制度: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学校而非君主。 ⑶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 3、思想评价: ⑴这些主张是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 ⑵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影响。 【材料一:“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材料二:后之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甘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三) 顾炎武(1613—1682)——具有启蒙精神(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1、主要经历: ①早年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清军南下参加抗清活动; ②失败后游历北方,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河。 2、思想主张: ⑴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⑵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 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梁启超归结)。 ⑷提出“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三人中最注重实学)。 3、代表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