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作分析 第二章 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回顾: 1.什么是工作分析? 2.工作分析的流程是? 3.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要素 职级 职等 4.工作分析的作用。 5.工作描述 工作说明书 资格说明书 职务说明书 第一节 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工作分析的思想探源 思考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工作分析落后于西方国家? 思想探源: 1、最早源于社会分工; 2、中国古代: (1)大约公元前700年,管仲提出四民分业定居论,主张将国人划分为土、农、工、商四大行业,并按专业分别聚居在固定的区域。 (2)荀况:把分工称作“曲辨”,特别强调分工的整体功能。“力不弱牛,走不若马”,群体的力量产生与合理而科学的分工。 (3)落后的原因:典型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限制了分工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与实践,无法形成系统的分工理论。 3、西方的发展: (1)古代希腊对社会分工的探讨,代表人物柏拉图和色诺芬。 柏拉图:在《理想国》,要求工人专门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特定的工人从事特定 的工作。 色诺芬:它比柏拉图更详细地研究了分工,不仅研究整个社会的分工,而且研究单个工场中的分工。(马克思) (2)1916年泰勒(F. W. Taylor)把工作分析列为科学管理的五大原则的第一原则。 1、社会分工后的人力资源配置与人的全面发展是推动工作分析研究和发展的直接动力。 (1)人物:色诺芬、亚当·斯密、巴比特; (2)巴比特《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对分工的分析: 好处:培训时间大为减少;减少了原材料的耗费;以技能为基础划分工资等级,节约了开支;不要求工人从一个工作转到另外一个工作,节约了时间,也激发了使用工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弊端: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活力和智慧难以充分发挥;牺牲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 (3)分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与效果,分工是在所难免的。 (4)实现全面发展是的人力资源配置的关键: 了解员工素质和能力,了解组织中所有工作,使得合适的人作合适的工作; 进行适当的流动,流动中获得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工作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图 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与封建主义统治是限制工作分析思想与活动在中国发展的社会根源。 (1)尽管很早提出社会分工的思想,但是,商业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社会分工水平低下,行业种类缺乏; (2)但是,封建等级制度却使得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获得了长足发展。隋唐时代的分科考试的科举制度,也影响了西欧和美国。 (3)结论:社会制度是制约中国工作分析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将促进工作分析在我国的大力发展 科学管理的先驱泰勒在伯利恒钢铁厂运用工作描述设计流程与工作地点的布局,使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提高。伯利恒钢铁厂的5座高炉由75名训练有素的生铁装卸工装车,他们的平均装车量为每人每天12.5吨,这在当时相对任何地方来说,都是速度最快和费用最低廉的。通过工作分析发现一流的生铁装卸工每人每天的装卸量不是12.5吨,而应该是它的近4倍,约为47吨或48吨。经过实施一个装卸工一天可以47.5吨的速度来装生铁,装卸工的工资比周围其他的工人多挣60%的工资。 认为:工作分析的结果随着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对不同特点的工人在从事同一工作时应设计不同工作方法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目的。 宾汉完成了以解决人员配置为目的的工作分析方法论的研究。 贡献一:制定了军衡资格标准 贡献二:编制了军官任职技能说明书 贡献三:面谈考评的科学化 贡献四:创立了斯科特公司 贡献:将工作分析的方法与结果成功应用到美国国会”工薪法案“。 贡献:对美国各行业的职业技能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划分为共有部分和特定部分。 贡献:为美国职业能力评价提出了一套生理指数体系。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适当位置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房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伤的缺了耳朵断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间房子的猴子也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活的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间房子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难度过大,够不着,被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两只猴子只有协作才能取得食物,于是,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都能取得够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来。 1、与西方国家近代研究相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