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盐铁会议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汉盐铁会议探析.doc

西汉盐铁会议探析   摘 要: 西汉昭帝时期,贤良文学与大夫派在盐铁官营、匈奴问题、儒法评价、德刑使用等方面展开激烈论战。文章引用文献典籍分析双方的言论观点,双方是既有正确又有悖谬,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贤良文学的看法更近乎历史实际。   关键词: 盐铁会议 贤良文学 大夫派 汉武帝      一、会议背景      《汉书?车千秋传》载,汉昭帝“始元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士,问以民所疾苦,于是盐铁之议起焉”,即所谓之盐铁会议。会议参加者除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外,还有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史、御史等属官。   会议的召开,与当时的大将军霍光、谏议大夫杜延年有关。杜延年曾多次向霍光建议:“宜修孝文时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意,年岁宜应。”于是“光纳其言,举贤良,议罢酒椎盐铁,皆自延年发之”(《汉书?杜延年传》)。杜延年之所以建议“修孝文时政”,诚如班固所言:“国家承武帝奢侈师旅之后”,“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可见严峻的社会形势是这次会议的真正起因,而杜延年的建议不过是正确地反映这种形势罢了。   汉武帝时,国家财政空虚,阶级矛盾激化,官吏胡作非为。武帝死,昭帝即位,从这时到盐铁会议召开的六年间,上述状况依然存在。汉武帝时农民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但历年遗留的流民问题仍相当严重,昭帝不得不多次下诏解决。始元元年,诏:“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节行郡国,举贤良,问民所疾苦、冤、失职者。”二年三月,“遣使者振贷贫民毋种、食者”。八月,诏:“往年灾害多,今年蚕麦伤,所振贷种、食勿收责,毋令民出今年田租。”四年秋七月,又诏:“比岁不登,民匮于是食,流庸未尽还,往时令民共出马,其止勿出。”(上所引均见《汉书?昭帝纪》)汉昭帝频频下诏,说明流民问题已严重威胁到统治阶级的安全。   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但四夷之患并未真正解决。在武帝驾崩的当年冬天,匈奴便入侵朔方,“杀略吏民”,迫使汉廷不得不“发军屯西河,左将军桀行北边”。第二年,即昭帝始元元年夏,西南夷二十四邑皆反,汉廷派水衡都尉吕破胡招募吏民及发犍为、蜀郡的军队匆忙前去镇压(见《昭帝纪》)。始元四年冬,西南夷复起事,水衡都尉吕辟胡击之,“辟胡不进,蛮夷遂杀益州太守,乘胜与辟胡战,士战及溺死者四千人”(《汉书?西南夷传》)。始元五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书?匈奴传上》)。可见汉与匈奴、西羌、西南夷、乌桓等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多紧张。   汉武帝实行严刑峻法,在其后非但未改变,反愈演愈烈。武帝曾说:“今大辟之刑千有余条,律令繁多,百有余万言,奇请它比,日以益滋,自明习者不知所由,欲以晓喻众庶,不易难乎!”如此残酷的法律主要是针对下层百姓的。对此汉成帝也未否认:“于以罗元元之民,夭绝亡辜,岂不哀哉!”(《汉书?刑法志》)汉代景帝以前的几位帝王坚持节俭治国政策,但到武帝时,开侈糜之风,其本人自不必说,连官吏们也争相奢侈,“室庐车夫僭上亡限”(《汉书?食货志》)。汉成帝时,虽然已是危机四伏,“然俗奢侈,不以畜聚为意”(《食货志》)。   由武帝之世带来的各方面严重问题,震动了汉昭帝和执政大臣,迫使他们不得不认真回顾以往的政策得失。这就是盐铁会议的背景。      二、激烈辩论      这次会议由丞相车千秋主持,以桑弘羊、丞相史、御史等大夫为一方,贤良文学为另一方,双方唇枪舌战,进行了激烈交锋。论战情况记录在桓宽《盐铁论》中,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关于盐铁官营问题。大夫派主张盐铁官营,认为盐铁官营利国利民,有益而无害。御史言:“今大夫各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又说:“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买官赎罪,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盐铁论?轻重》,以下只注篇名)他们还认为,盐铁官营消除了像吴王刘濞那样的地方割据势力。   贤良文学则主张取消平准、均输、酒榷制度,罢盐铁官营。认为这些政策是“与民争利”(《本议》),造成“国家衰耗,城郭空虚”(《轻重》),提出:“安民富国之道,在于反本,本立而道生。顺天之理,因地之利,即不劳而功成。夫不修其源而事其流,无本以统之,虽竭精神,尽思虑,无益于治。”(《忧边》)还提出:“方今之务,在除饥寒之患,罢盐铁,退权利,分土地,趋本业,养桑麻,尽地力也。”(《水旱》)总之,在贤良文学看来,富国安民的根本在于搞好农业,即所谓“反本”、“修源”。   (二)关于汉与匈奴的关系问题。大夫派主战,贤良文学主和;大夫派崇武备,贤良文学尚德服。贤良文学认为:“用军于外,政败于内。”(《备胡》)对外用兵,会给内带来忧患。繁重的兵役徭役,对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长子不还,父母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