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i2O3掺量对Li0.45Ni0.2Ti0.1Fe2.25O4铁氧体显微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助 财 抖 2012年第2l期(43)卷
Bi2O3掺量对 LiO.45NiO.2Ti。.1Fe2.25O4
铁氧体显微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徐光亮 ,杨洪杰 ,唐 可 ,余洪滔 ,刘桂香
(1.西南科技大学 新材料研究所 ,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一
省部共建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四川 绵阳621010;2.重庆文理学院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重庆 402160)
摘 要 : 采用氧化物法陶瓷工艺,在缺铁配方的基础 量 Bi。()。对材料烧结特性 、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上 ,制 备不 同 Bi2()。掺 量 的 Lio_4N Ti Fe.:一dO
2 实 验
(一0.06)铁氧体样品。结果表明,添加 Bi()。没有在
锂铁氧体中形成杂相,烧结后 陶瓷样品物相组成单一 , 2.1 样 品的制备
结晶状况 良好 ;适 量的Bi()。能有效改善材料微观形 采用分析纯 LiCO。、Fe:O。、NiO及 TiO 为原材
貌 ,促进锂铁氧体的烧结致密化,有助于提高材料的饱 料 ,用普通 陶瓷工艺制备 Ii。。Ni Ti。.Fe.25--~0 (
和磁 化 强 度 47rM 和 剩磁 比 R,降低 矫 顽 力 H 。 一0.06)铁氧体粉料 。采用直径为 2.0mm 的氧化锆
Bi。O。掺量为 1.5 (质量分数)的样品具有较好 的综 球为球磨介质,无水 乙醇为球磨剂,以350r/min球磨
合性能 ,表观密度 d为 4.72g/cm。,饱和磁化 强度 4h,一次球磨后物料经 70℃烘干后在 750C条件下预
47cM 为 2.3T,剩磁 比 R 为 0.853,矫 顽 力 H 为 2.3 烧 4h;二次球磨 时分别向物料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0.0、
×10A/m。 0.5 、1.0 、1.5 、2.0 和 2.5 (质量分数)的
关键词 : 锂铁氧体 ;BiO。;氧化物法 ;微观形貌 ;磁性
Bi。O。;经过二次球磨的粉料 中加入约 3Ao(质量分数)
能
的黏合剂 (浓度为 4 (质量分数)的PVA水溶液)进
中图分类号 : TM277 文献标识码 :A
行造粒 ,压制成型得到尺寸为 20mm×12mm×5mm
文章编号:1()(j1—9731(20l2)2l一2962—04
的圆环样品。以文献[9~13]实验结果作为参考 ,确定
l 引 言 1050℃为最高烧结温度 ,圆环样 品经通氧烧结后随炉
冷却至室温 ,进行性能测试。
锂铁氧体是具有矩形磁滞 回线 的亚铁磁铁氧体材
2.2 样品的表征
料 ,在所有微波铁氧体材料 中,纯锂铁氧体的Curie温
用 RigakuD/max—nlA型X射线衍射 (X—raydif—
度最高 ,可达 900K_1],使得锂铁氧体微波器件具有很
fraction,XRD)仪 进 行 物 相 分 析 ,采 用 CuKa,
好的温度稳定性 ;另外 ,锂铁氧体又具有高矩形 比、剩
一0.15406nm,管电压为 30kV,管电流为 60mA,扫描
磁对应力敏感性低_2等特点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pdf
- Al掺杂ZnO薄膜的微结构及光学特性研究.pdf
- Al_xFeCoCrNiCu(x=0.25、0.5、1.0)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pdf
- Al/Cu键合系统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规律及防止方法.pdf
- AM3锚链钢开裂原因分析.pdf
- AM60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pdf
- Al掺杂对SiC粉体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pdf
- ANS—OB精炼终点温度预报模型.pdf
- API Q1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第九版的分析与应用.pdf
- APL卷取机控制系统改造.pdf
- Bi-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气相甲苯性能的研究.pdf
- Bi2O3、Dy2O3掺杂对8YSZ导电性能的影响.pdf
- Bi2O3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pdf
- Bi2Te3的水热合成及其高温高压烧结.pdf
- Bi2S3复合材料及其热电性能研究.pdf
- Bi0.5(Na0.8K0.2-xLix)0.5TiO3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pdf
- BiVO4复合光催化剂的水热法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pdf
- Bi_2O_3掺杂堇青石陶瓷坯片与导电银浆共烧行为的研究.pdf
- Bi202CO3/Ti02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pdf
- Bi—N共掺杂对锐钛矿相TiO2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