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七子派与唐宋派的复古.doc
论七子派与唐宋派的复古
摘 要:关于七子与唐宋派的争论,多数人认为是复古与革新的区别。然而两派实则同为复古,只是复古的方式与师法对象等有所区别。本文拟对二者复古之异进行论述。
关键词:七子派;唐宋派;复古方式;情理之争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95-01
七子派,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前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前七子崛起文坛之后,其复古主张立迅速风行天下,成为文学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而嘉靖二十年之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力图重振复古思潮,把文学拉回到前七子所指示的发展轨道,其精神与前七子一脉相承。
所谓“唐宋派”是指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为代表的作家组成的文学流派。唐顺之的“ 本色论” 被视为唐宋派的代表理论。唐宋派代表作家起初也是拘拘于模拟秦汉文,甚至模拟前七子的模拟之文。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反思, 他们对七子派散文主张和创作方法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 并由怀疑走向否定,形成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唐宋派变学秦汉为学欧、曾,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
一、复古方式之异
前七子复古,首先从模仿古人体制入手。他们认为“文章之道,与时高下,故纂言者必去法乎上”,取法标准即在体裁之高下。拟古必须从体裁入手,“夫追古者未有不先体者也”(转引自简锦松《明代文学批评研究》,217页)所以前七子在文宗秦汉以前,诗则由盛唐近律上溯魏晋古诗、楚辞汉赋、《诗经》四言体。李梦阳在《潜虬山人记》(《空同集》卷四十八)中谈及他示人以作诗之法时说:
山人商宋梁时,犹学宋人诗。会李子客梁,谓之曰:“宋无诗。”山人于是遂弃宋而学唐。已问唐所无,曰:“唐无赋哉?”问汉,曰:“无骚哉?”山人于是则究心赋、骚于汉唐之上。骚源于楚,赋盛于汉,近体律诗完成于唐,体格最为纯正。李梦阳劝人效法楚骚、汉赋、盛唐诗,正是“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 (语出自严羽《沧浪集》卷一《沧浪诗话》)之意。
前七子从体制入手复古,并非仅从诗律上摹拟古人,而是要从高格古调山中追寻自然之音,使诗歌成为表达情志的真诗。李梦阳在《诗集自序》中说:
夫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谓之风也。孔子曰:“礼失而求之野”,今真诗乃在民间,而文人学士,顾往往为韵言,谓之诗。
诗有六义,比兴要焉。夫文人学士,比兴寡二年直率多,何也?出于情寡而工于辞多页,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也,谔也,呻也,吟也,行?愣?坐歌,食咄而寤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故曰:“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
李梦阳强调作诗应求“自然之音”,包含情感的真实和形式的自由两个方面,所谓“自然之音”即张口发声,直抒胸臆,不受格律声韵的束缚和限制。民歌不受格律声韵的束缚限制,能够充分地表达作者喜怒哀乐的情感,而文人作诗,首先考虑诗歌的格律声韵,不能自由地表达情感,因此被李梦阳批评为“出于情寡而工于辞多”的“韵言”。
李梦阳提倡具有“自然之音”的真诗,是为了打破程式化了的律诗的形式束缚,更充分地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感情。虽然李梦阳也说过“以我之情,述今之事,尺寸古法,罔袭其辞”(《驳何氏论文书》),表明他并不主张僵极地模拟古人,所谓“尺寸古法”的要求实际上仍然造成很大的负作用。思想情感是文学中最活跃的因素,它需要文学的语言形式与之作相适应的不断调节变化,他没有通过寻找新的样式和表现方法来重新获得创作的自由,而是想通过模仿古人求得真诗,结果只能是求得古人之真,却限制了自己的表达,从而陷入拟古的窠臼。
二、“情”与“理”
在李梦阳的《结肠操》(《空同集》卷五十一)中有其对“情”与“理”的关系看待:
天下有殊理之事,无非情之音。何也?理之言常也,或激之乖,则幻化弗测,《易》曰游魂为变是也。乃其为音,则发之情而生之心者也。……感于肠而起因,罔变是恤,固情之真也。(《空同集》卷十五)
李梦阳认为“理”只体现了事物的常态,而有些事物往往乖谬背理而超出常态。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包举一切的最高主宰,“理一分殊”,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李梦阳却认为理主常,情主变,发自内心的声音都是真情,不一定与理相合。程朱理学主张文学应该表现“理”之正,乖谬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doc
- 让作文教学折射人文之光.doc
- 让作文生花的途径.doc
- 让你的散文炫出迷人的色彩.doc
- 让你的文章结尾闪现智慧的火花.doc
- 让健康的心灵伴随语文课堂成长.doc
- 让兴趣指导写作.doc
- 让冰激凌给酷暑降温.doc
- 让午后的人生拥有安康.doc
- 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doc
- GM(1,1)模型数值优化算法的深度探究与多元应用.docx
- 完善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法律监管制度:基于实践与创新的研究.docx
- 因材施教:泰国中学生汉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x
- 初中教师魅力模型构建:理论、实践与提升路径.docx
- 脾虚状态下消化道白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关联及机制解析.docx
- 解构大宗交易对股价的多元影响:基于多维度实证分析.docx
- 雌二醇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探究.docx
-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多案例的深度剖析.docx
- 有限责任公司瑕疵股权转让:法理辨析、实践困境与制度完善.docx
- 商业银行贷款转让与信托理财方案设计的深度剖析——以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为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