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难点与对策.docVIP

论中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难点与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难点与对策.doc

论中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部分实力雄厚的大陆企业(以下简称中国企业)开始并购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成功的并购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版图,但困难重重。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在并购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时遇到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若干应对对策。   Abstract: Some Chinese enterprises bought or want to buy enterpris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wh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inland. The successful merger will be conducive for China to be the member of developed economic map. But the successful merger is difficul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merger and propose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关键词:发达国家;并购;社会责任   Key words: developed country;merge;social responsibility   中图分类号:F2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095-02   0引言   2003年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电脑事业部,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瑞典沃尔沃,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开始进军西方发达国家。然而在风光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更多不能算作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并购案例,例如海尔收购美泰、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均告败北。联想与IBM电脑之间的企业文化仍在融合,吉利与沃尔沃在经营理念上还有很大的分歧等等,这些都说明中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顺风顺水。   1中国企业在并购时具有的优势   1.1 资金雄厚,融资能力强2009年美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为106882亿美元,利润总额为989亿美元;而同期的中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为36805亿美元(汇率按1美元=7.0696人民币,下同),净利润为1706亿美元,超出美国500强企业净利润717亿美元。2010年,中国大陆企业进入财富排行榜500强的企业增至43家,营业额已为1,843,5亿美元。   雄厚的资本力量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市场中有了足够的话语权,中化集团以8.75亿美元现金收购英国Emerald能源公司,交易溢价11%;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收购瑞典沃尔沃等都说明中国企业已经具有了国际收购的能力。   1.2 市场潜力大,吸引力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13亿的人口,庞大的消费市场吸引着诸多企业进入中国。为了避免贸易壁垒,许多外国企业选择了被中国企业并购以更加容易地进入中国市场。广东美的集团出资2000万美元购买了日本三洋电器公司(Sanyo Electric)的微波炉业务,并将这部分业务的相关工作人员和设备转移到了公司的中国生产基地。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沃尔沃和吉利的合作,当然这个效果到现在还没有体现出来。   2中国企业在并购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存在的难点   2.1 并购企业中国企偏多,西方国家企业颇有顾虑目前有能力去并购外国企业的中国企业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日益壮大的中国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不大,并购成功的案例也往往是这类。例如刚刚成功的吉利并购沃尔沃。另一种是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许多具有垄断价值的企业往往具有很强的国有性质,例如能源、金融等企业。这类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被政府主导,甚至企业的高管均由政府任命,许多国外政府担心自己国家的企业被并购以后,能源和经济命脉被人钳制,于是设置了诸多并购障碍。例如2006年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尤尼科,就是因为华盛顿的政治反对而撤消并购;刚刚宣告失败的中铝并购澳大利亚力拓案,原因也是如此。   2.2 企业文化以及落后的管理制度制约并购成功在19世纪以前,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生活用品基本能自给自足的小商品社会。直到20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大陆才出现具有现代公司制度的企业。但是在进入市场经济初期,许多做大做强的企业经常是有一个强人来支撑。企业管理不正规,制度不健全,常凭老总的一句话就扩大生产或并购。部分国有企业又常常具有大锅饭的弊端,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经营。   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科技大幅进步,产品大量生产,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国际化的商业社会。企业动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