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飞鸟意象看陶渊明思想历程
从飞鸟意象看陶渊明思想历程摘要 纵观陶渊明作品,其中最富情趣的意象是飞鸟。陶渊明将思想和感情都赋予在这些鸟身上,使抽象的意念化为具体的形象。诗人通过描写展翅飞翔的“高鸟”抒发自己崇高的理想追求、强烈的政治抱负,通过描写“倦鸟”、“羁鸟”、“飞鸟”来表明自己迫切归隐的愿望和崇尚自然的本质,又通过描写“归鸟”、“群鸟”、“孤鸟”来体现自己隐守以后的豁达和超逸的品质。通过这一系列的飞鸟形象,我们可以领悟到陶渊明的思想历程
关键词:陶渊明 飞鸟意象 思想历程 归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陶渊明的作品今存共一百三十三,写到飞鸟的就有三十二处。他笔下的飞鸟极具神韵,因为他总能准确地把握飞鸟这一特定的意象,使抽象的意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如“高鸟”、“倦鸟”、“归鸟”、“羁鸟”、“精卫鸟”、“众鸟”、“失群鸟”,等等。这些极具生命力的飞鸟在陶渊明笔下聚合成一组生动、朴实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飞鸟意象,我们从中能探知陶渊明的人生轨迹和思想历程
一 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强烈的政治抱负
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了少年时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之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十六),便是那时的生活写照。陶渊明深受儒学浸染,胸怀壮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因此,他走出闭塞的家门,向往着美好的未来,创作了大量借鸟抒怀的作品。通过鸟意象的承载,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积极向上,追求建功立业的文人形象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归鸟》之一)鸟儿怀着宏伟的志向,一大早就离开了舒适的栖居地,大鹏展翅扶摇直上,奋勇向前。无际的万里长空是它驰骋的天地,飘渺的云端是它的理想居所。诗人崇高的理想追求、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在鸟的搏击长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联句》中,我们也能充分感受到这种搏击风云的豪情壮志,“鸣雁乘风去,去去当何极”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杂诗十二首》十二)宣告了这个有为青年开始了人生价值追求的历程,展开了宏大的抱负。气盛、志大、品高的陶渊明,开始像飞鸟一样展开翅膀,积极地追求建功立业。他的这种豪情壮志,在《杂诗十二首》(之五)中通过展翅高飞的飞鸟充分体现出来: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是陶渊明暮年回忆自己的年轻时代所发的感慨,他年轻时就怀有“大济于苍生”之志,这种经世治国的远大志向,一直到晚年仍使他豪气横生。“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把治国平天下的“猛志”比作展翅高飞的鸟儿,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的豪情壮志,他希望能够有所作为
这个时候历史给东晋带来一个时机,东晋宰相谢安遣其弟谢石、侄谢玄、次子谢琰抗秦,取得了淝水之战大捷,这给陶渊明带来了希望,激起他的满腔热血,决定忠心报国。他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九首》之八)。诗中透露出一股磅礴之气,年轻的诗人刚强奋发,慷慨激昂,怀揣爱国之志,要求收复北方失土,统一中原,诗人渴望独自佩剑神游,为祖国统一一展豪侠之举
二 心系归隐和质性自然
陶渊明在崇高的理想和强烈抱负的思想支配下走上了仕途,然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使诗人在仕途中到处碰壁。于是诗人的理想和现实发生了矛盾,由此形成诗人五仕五隐的独特经历。再加上诗人钻研老庄,受其影响,崇尚自然,向往自由,因此那种回归情感油然而生,他像一只倦飞的鸟儿,渴望回到大自然
在《归园田居五首》(之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充分体现诗人的归隐之愿。随着官场上进一步的艰难跋涉,诗人这种归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四十岁时,诗人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在走马上任的途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人在看到异乡的景象时产生浓浓的倦意,思归之情在心头萦绕不断。抬起头看看无际无边的天空,白云在自由自在地飘荡,鸟儿在无忧无虑地展翅飞翔;低头看看清澈见底的水面,鱼儿在无拘无束地游玩戏耍,诗人不免感到惭愧。“高鸟”、“游鱼”,诗人面对他们,想到自己身系官场,为仕途所羁,心情十分苦闷。他艳羡高鸟不受樊笼之苦,怨恨官场不自由,不愿受官场尘网的羁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身在官场心却在田园,向往自然风光,要像鸟儿一样挣脱牢笼自由飞翔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离?鸣鸣清池,涉暑经秋霜。(《杂诗十二首》十一)诗人在黑暗的仕途上不停地奔波,可他一直心系家园。在看到春燕高飞、边雁归北乡时,那种返归之愿就越来越急迫。凄凄的寒风中,春燕北飞,轻柔地掠过山梁;边雁北回,批批相伴而飞,适应季节,自由自在,何等欢快!”离?鸣清池”,离群的水鸟只能啼叫在水池边,“涉暑经秋霜”,却不能南来北往,喻比诗人远役在外,愁肠百结,无限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