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阮籍《咏怀诗》的比兴艺术特征.docVIP

简述阮籍《咏怀诗》的比兴艺术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述阮籍《咏怀诗》的比兴艺术特征。 ??关于比兴和象征,袁行霈曰:“中国古典诗歌确实有寄托象征的传统,美人香草、春兰秋菊各有习惯的寓意。诗人有时不敢或不愿把自己的政治见解明白说出,就用隐晦曲折的手法透露给读者。有时为了使诗歌含蓄蕴藉,也故意隐去真意,用其他事物来比兴。那些题为咏怀、咏史、感遇、感怀的作品,尤其多用这种手法”(?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概论》见其《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一文)。从袁氏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阮诗工于比兴和象征,除了诗人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外,更多的是诗人别有所托。阮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上》),这也与其所处时代有关,他不满司马氏,但身仕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作诗亦不便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这恐怕也是情理中事。王夫之评阮诗:“远绍《国风》,近出于《十九首》”(《古诗评选》卷四),陈祚明评曰:“公诗自学《离骚》,而后以为类《十九首》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八),严羽曰:“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内骨”(《沧浪诗话?诗评》),黄节曰:“若阮公之诗,则小雅之流也”(《阮步兵咏怀诗注》序篇)。上述诸例说明,阮诗工于比兴象征,还源于其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大胆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一位有识之士在文学创作上的大胆尝试。以下结合阮诗具体论之: ????《咏怀》其十四: ????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此诗开篇感物起兴,黄节引吴淇曰:“古之劳人,多托兴于蟋蟀,蟋蟀感时而鸣,人又感蟋蟀之鸣而悲”(陈伯君《阮籍集校注》P265.?中华书局.1987.),从“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可见出他感到世上无可与语者,故“触物以起情”(明?李仲蒙《斐然集》卷十八),意在表明自己的志向操守与世俗不合。 ????《咏怀》其三十二: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竟悠悠。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此诗首句以“朝阳”、“白日”起兴,慨叹人生短促。“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惜逝忽若尘”,更以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世事之无常,黄侃曰:“人道之促,自古所嗟,唯有从赤松,随渔父,庶几永脱世患也”(陈伯君《阮籍集校注》P312)。此诗运用比兴,使其诗意遥深,以冷谈的语言表达炽烈的情感,这与诗人成熟地运用比兴手法是分不开的。这正如欧阳修《六一诗话》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时诗人直接用黄昏来比喻人生,如《咏怀》之八十、八十一,这里不再赘述。 ????四言《咏怀》其二: ????月明星稀,天高气寒。桂旗翠旌,珮玉鸣鸾。濯缨酿泉,被服蕙兰。思从二女,适彼沅湘。灵幽听微,谁观玉颜。灼灼春华,绿叶含丹。日月逝矣,惜尔华繁。 ????王夫之评此诗曰:“章法奇绝,兴比开合,总以一色成之,遂觉天衣无缝”(《古诗评选》卷二,P89)。黄节云:“宋玉悲秋思君之辞《九辨》曰:‘仰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又曰:‘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嗣宗此篇盖有同感”。(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P101)。诗中的大量比兴之辞委婉含蓄地道出了诗的旨意。“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宣和画谱?花鸟叙论》?《画史丛书》第二册P163),诗人运用比兴的艺术腕力不辩已明。 ????中国诗歌贵在含蓄。反观阮诗的比兴,我们显然不能把它仅仅视为一个艺术技巧,诗中那生动的形象,高度概括的描写,显与其深厚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密不可分。袁枚曰:“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随园诗话》卷二,尗坎校点本P41),可见,诗人运用“比兴”传情达意,除了上文所述“不便直言”的政治原因外,更主要的是诗人为了把诗写得含蓄蕴致,这是一种形象思维的最佳表达,与诗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有关,从美学的角度言之,可见诗人的艺术境界一旦付诸于诗,显然是悦人耳目、美不胜收的,这即是阮诗“可以陶性灵”(钟嵘《诗品?上》)的缘由之一。 ????关于象征,吴功正在《我国古典风格理论概说》一文中说:“西方美学重视的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中国美学强调的则是自然物的象征意义。?这一民族美学影响及于创作,就有楚辞的所谓美人香草等”(《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从刊》第九辑P5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作为一位封建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阮籍匡世而不得,济世而不成,又为逃避政治的迫害,故而学《离骚》,发泄愤忧,方东树《昭昧詹言》说:“大约不深解《离骚》不足以读阮诗”。诗中香草、云、鸟、美人等意象深含象征性,又加之他“以庄周为模则”(《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崇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