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关睢》、《蒹葭》,准确掌握字词音义。
2.理解《关睢》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3.通过学习两首诗,理解《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形式在诗中的运用。
课文分析
关 雎
《关雎》是一首非常出色的爱情诗歌。
从诗中的“君子”自谓,以及所操“琴瑟”、“钟鼓”之乐,可以推测主人公为一贵族青年。那位“窈窕淑女”则是“河边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就是她引起了这位贵族小伙的思慕和追求。
全诗共分五章。每章四句,共二十句。
首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雎鸠这种鸟儿雌雄相爱,感情专一,如果一只鸟先死,另一只忧伤不食,憔悴而亡”(闻一多《诗经通论》)。这雎鸠就是男女诚挚爱情的美好象征。
成双成对的水鸟在河洲上相娱相嬉,引发了作者美好的联想和憧憬:“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位既美丽又贤惠的女子,就是他要追求的理想伴侣啊。能娶到这样的女子做伴侣,能与这样的女子生活在一起,那该是多么快乐和幸福!
诗一开篇,就点出对“窈窕淑女”的追求,明快而又直率。
从第二章开始,便细腻而层层深入地抒写对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那真是叫人难忘的一瞥:浅浅的河边,一位姑娘专注地采着荇菜。她时而朝左边寻找采摘,时而朝右边寻找采摘,姿态优美,动作轻快,不用说是一位勤快、贤惠的好女子。这不就是自己多年向往的理想配偶么?姑娘河边采荇菜的美好身影一下子撞入这位贵族小伙的脑海中,怎么也磨灭不了。回家以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单相思”。“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无论是醒来还是在梦中,都在痴情的想念她,追求她。
第三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紧接第二章的“寤寐求之”,已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感。而“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更通过失眠,将相思之苦推进一层。
第四、五章写思极之幻。“左右采之”、“左右芼之”抒写在他苦思冥想、神思飞跃的时候,姑娘优美的身影一再重现眼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是神思飞越时的幻境。在想象中,他求之既得。采荇菜的姑娘款款向他走来,他高兴得一会儿弹着琴瑟,一会儿敲着钟鼓。悠扬和谐的琴瑟向姑娘倾诉着深情而浓烈的爱意;欢快而热闹的迎亲钟鼓,让姑娘感到无比喜悦和欢乐。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首诗开始兴中有比,兴比自然。成对的水鸟恩爱和鸣,极容易引起诗人的联想,有了对“窈窕淑女”的追求。其次,是幻境的妙用。如果用梦来表现日夜的思念,已比一般的直接叙述要深一层,而用幻境就更为深刻。梦是在睡着后出现的,而幻境则是在凝想中产生的,其入迷入醉的程度比起梦境来要深得多,因而也就能更生动地表现强烈的相思之情。
蒹 葭
《蒹葭》选自《诗经》中的“秦风”。“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蒹葭》一诗则神韵缥缈,引人遐想。《蒹葭》的作者思慕的人是谁?历来有种种猜测。《诗序》说认为:“《蒹葭》,剌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郑笺》说认为,诗中所追慕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朱熹不信《诗序》说,斥为穿凿。“伊人”是秦国的贤人隐士,还是诗人的朋友,或者是诗人的恋人,抑或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作此诗以明志?……今人不能确指其人其事,也不必考证究竟指何人何事。诵读这首诗应当用心感受诗人思而不得、求而难遇的那种惆怅和遗憾,领略《诗经》反复叠唱的艺术风格。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第一章首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点明季节为深秋,地点在水边,景色是芦荻茂盛。“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黄中松《诗疑辨证》说:“细玩‘所谓’二字。意中之人难向人说,而在水一方,亦想象之词。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迹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诗人之旨甚远,固执以求之又远矣。”可见“伊人”、“一方”均非实指,而是诗人心目中追慕的理想境界。“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逆着河流从岸边向上游去寻访他,道路险阻而且遥远。“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如果从直流的水道去寻访,那人仿佛就在水中央,仅一水之隔,却又可望而不可即。姚际恒《诗经通论》认为,“在”前加一“宛”字,“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宛”与“所谓”前后照应,渲染出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神秘色彩。
诗的二、三章,仅将“苍苍”改为“萋萋”、“采采”;“为霜”改为“未唏”、“未已”;“一方”改为“之湄”、“之浚”;“长”改为“跻”、“右”;“央”改为“坻”、“泣”。所换的字,都是第一章的同义词。所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而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把诗人的追求和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方玉润《诗经原始》说:“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做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此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