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 第一册 创造宣言.docVIP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 第一册 创造宣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造宣言 教学目标 1.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2.借助工具书或在互联网上查找课文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中涉及的相关材料,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课文分析 陶行知的这篇文章写于1943年。 文章结构清晰,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由宗教家造神,艺术家造石像谈起,引出教育家的创造不同于前两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文章开头以“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为首句,内涵十分丰富。首先,打破迷信心理,树立人是万物之灵的思想——既然神是人创造出来的,那也就是说,人应当在神之上。人既然连神都能创造,就无所不能及了。这一开头为下文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作者罗列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以一连串的不可争辩的实例,一一予以反驳,从中确立起“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批驳了“平凡”、“单调”不能创造的观点。“平凡单调”强调的是外界环境,是懒惰人的借口,而创造者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不平凡,在单调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单调,靠的是勤奋努力,靠的是聪明才智,靠的是坚强意志。第二个层次批驳了“年纪太小”、“太无能”、“陷入绝境”不能创造的观点。这些强调的是人的主观因素。作者以古今中外典型事例为事实论据,以名人名言为理论论据予以有力的驳斥。最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部分,作者以排比的手法,鲜明地指出“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你是一个“活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这样的结尾十分有力,富有感召力。 教学建议 1.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问题讨论,文中批驳了哪些错误观点?分别用了哪些例证?你了解例证提及的人和事吗? 3.实践活动,查阅文中提及的名人及其事迹,将文中简洁的文字演绎成一个个丰满生动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拓展迁移,培养创造意识。问题:你同意(或接受)作者的观点吗? (1)“同意”(或“接受”)的同学回答:打算如何做一个“创造之人”? (2)“不接受”的同学,请谈谈理由。 练习参考答案 一、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二、“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三、dùn shēn dùn zāo duò sài 四、五、略。 有关资料 1.陶行知(1891—1946) 中国近代教育家,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县人。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1926年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影响下,积极宣传抗日,参加民主运动,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应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并帮助不少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1946年在白色恐怖包围下病逝于上海。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 2.罗丹(Augeusta Rodin,1840—1917) 法国雕塑家,十四岁随勒考克(Lecongde de Boisbaudren)学画,后随巴里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域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创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3.朱耷(1626—约1697) 清初画家,字人屋,南昌(今属江西)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一度为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