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把握新闻写作的着眼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如何把握新闻写作的着眼点

小议如何把握新闻写作的着眼点   摘要:我们的新闻报道,不仅要紧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吃透“两头”精神,还要紧扣受众心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发挥信息传递功能,了解读者和听众最关心什么,最想知道什么,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抓住新闻报道中的“活”思想,用个性化的创造满足大众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如何把新闻材料组织起来,基于什么样的观点立场来完成一篇新闻稿件,这对于新闻的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撰写着眼点的合适选取直接决定新闻的质量与水平。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Abstract: Our news,not only closely links to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s line,principles,policies,and center work,understand “two” spirit,but also closely links to the audience psychology,masses think,worries,plays information transfer function,to understand what readers and listeners most concern,most want to know for the masses in the daily life. We should seize the news in the “live” ideas of in the news and meet the growing customized personalized needs of the public. Based on the respecting the facts and how to organize information materials,point of view and what position to complete press release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news value. Selecting the focus to write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information. Here this issue on the target is discussed. 关键词:新闻;写作;措施 Key words: news;writing;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010-01 1着眼于新观念 1.1 用新的思想观念写新闻这里所说的新的思想观念,概括地讲,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念。展开来说,可以包括: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观念;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需要的观念;符合“发展才是硬道理”总体要求的观念;折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内涵的观念;表现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精神的观念,等等 1.2 用新的道德观念写新闻记者在采写新闻中,必须用新的道德观念尤其是用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道德观念这把尺子来衡量新闻的可报道性 1.3 用依法报道的新观念写新闻记者写报道要自觉地纳入法制(包括各种政策规定)轨道。倘是报道违反了政策法规,观念再“新”,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新。再比如,这些年各种媒体有关救助农村贫困家庭的报道中,时常出现被救助者家里子女比较多的情况。这类救助活动报道本身虽然无可厚非,但却等于给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开了个“玩笑”:一些读者可能会认为他受穷活该,谁让你生那么多孩子的啊?还有一些读者可能会忿忿不平――超生了还能得到救助,那咱们是不是都该超生?明智的做法应该是:不宜作报道。若想报道,也应该把多子女情况巧妙地回避一下,以防报道的负面效应 2着眼于新闻稿的词性 2.1 动词表述得具体,形容词表述得抽象在阅读文字还原形象的过程中,动词还原得清晰,而形容词还原模糊。例如“王厂长听后非常生气”,虽然也能传达出生气的样子,但形象模糊,而“王厂长听后将帽子摔在桌上”,一个“摔”字,生气的样子便跃然纸上 2.2 反映新闻事件,动词客观性强,“形容词+副词”主观成分大新闻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同样,它的运动状态和变化方式是客观存在的。忠实地反映这个运动和变化的动词,当然也就具有了客观性。而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说明,直接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评价和判断,如“非常可爱的姑娘”,显然是直接褒义词组。姑娘到底可爱不可爱,虽然也有一定的标准,但主观感受可能更起作用。由于感受的主观色彩,就使不同的人可能做出不同的评价,所以“可爱”这个形容词更多地反映当事人的看法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