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秦腔音乐《爱心无价》.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秦腔音乐《爱心无价》

探析秦腔音乐《爱心无价》   内容提要 本文从《爱心无价》乐谱中节选了比较典型的音乐片段进行词曲分析,说明秦腔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发展具有了新疆地域特色,并为秦腔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秦腔 词曲分析 建议 一、词曲分析 2004年刘福云②先生创作了秦腔音乐《爱心无价》③。《爱心无价》的音乐朴实、好听,它连接了传统与现代,并且把秦腔音乐与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经过实践演出,得到了观众及秦腔专业人士的认可和好评,本文节选了《爱心无价》中老生“艾合提”所演唱的的唱段,从词曲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 笔者节选了《爱心无价》乐谱中的48个小节,对老生“艾合提”的唱段进行了词曲分析,探究秦腔在乌鲁木齐发展的进程 1.间奏分析 首先,在间奏中选用了比较典型的节奏型,使间奏具有了新疆地域风格,为塑造人物形象做了音乐铺垫。此唱段是老生“艾合提”所演唱的,表现了维吾尔族老大爷对花季少年的怜爱、同情和理解,他决定为孤儿捐一万元钱,缓解孤儿的困境。音乐为剧情和人物塑造的需要而服务,根据剧情需要秦腔音乐进行了创新,融入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型。在间奏中也添加了一些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型进行点缀,用音乐表现出了具体的人物形象,旋律为下行四度进行 固定节奏型如:例1 其次,间奏为唱腔做铺垫。通过间奏中的旋律不难发现,它带有明显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听上去与唱腔旋律风格很不同。在间奏中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旋律元素,使间奏旋律具有新疆的地域特色。如:例2和例3 2.唱词分析 唱词为:第一乐句:几天来\心事重重\坐卧不定,抹不去\(她)病魔缠身\含泪面容 第二乐句:震灾中\她父母双亡\无人照应,震灾中\多少家庭\埋在废墟中 第三乐句:可怜她\小小年纪\患重病,正青春\花季少年\命凋零 第四乐句:这一万元\拿在手里\心沉重,帮帮这\无助(的)少年\人之常情 唱词分析见表一: 从唱词上看:第一、二乐句韵脚相同,韵母为“ong”,三四句韵脚相同,韵母为“ing”。唱词是字数不同的句式构成,属于混合句式 3.分析唱腔调式 本段唱腔是C欢徵调式,音阶为:5 6 7 1 2 3 4 5。巧妙运用了具有欢音色彩的四音音列5 3 2 1,2 1 7 6 ,1 6 5 3 ,三音音列5 3 2 ,3 2 1 ,2 7 6 ,1 6 5 ,7 6 5 。唱腔以C欢徵调式贯穿全曲。本唱腔采用的是二六板,有上下句对答的音乐感觉,用四二拍记谱,表现出字多腔少、节奏紧凑、叙事性强的秦腔唱腔特点 从唱腔的旋律结音来看,上乐句落音为:宫、商、角、羽,下乐句落音均为徵。唱腔上句落音自由,下句一般落于调式主音,符合秦腔音乐的调式特点 二、建议 在秦腔音乐中,吸收和融合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听起来不是秦腔,也不能把秦腔音乐完全的照搬,而是听起来是秦腔,又有新疆音乐的元素,这样融合的就比较成功了。刘福云在创作《爱心无价》的过程中,根据剧情需要在间奏中加入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如:固定节奏型以及新疆少数民族典型的旋律等元素,使新疆的观众既听到了熟悉的新疆音乐又欣赏了秦腔艺术,使秦腔在乌鲁木齐的发展具有了地域特色 根据笔者调研,发现秦腔在乌鲁木齐创新发展的步子还比较小,一方面秦腔音乐本身功能定性为苦音和欢音,比较难与其他音乐融合,另一方面,秦腔在新疆的发展没有形成大的文化气候。具有新疆元素的音乐主要是在序曲、前奏、间奏中出现,秦腔的唱腔中还没有融合新疆的音乐元素 笔者为秦腔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剧本不断创新 创编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剧本是秦腔在新疆乌鲁木齐不断适应本土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具体表现,那么服务于剧情的秦腔音乐才有创新的价值和空间。解放后乌鲁木齐市秦剧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共编创了40多个秦腔剧本,从剧目名称上就可以看出秦腔与新疆本土文化是不断融合的。乌鲁木齐市秦剧团创编的秦腔剧目有:《郑成功》(1957年)、《草原一家人》(1958年)、《昆仑山下》(1965年)、《克孜勒山下》(1976年)、《易宝情缘》(2000年)、《天山民警赵新民》(2002年)、《程婴救孤》(2008年)、《毛泽民在新疆》(2009年)等;新疆兵团猛进秦剧团创编的秦腔剧目有:《红旗牧歌》(1955年)、《马兰花》(1956年)、《风雪梅》(1956)、《拆墙大喜》(1957年)、《金龙与蜉蝣》(2000年创作,2002年参加第二界秦腔艺术节)、《挺起的脊梁》(2004年)、《火焰驹》(2006年)、《将军情》(2008年)等,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秦腔剧目,这些剧目给秦腔音乐创新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出现了符合剧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