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青汉剧旦行声腔赏新与期待
李青汉剧旦行声腔赏新与期待 汉剧的旦行声腔,不像京剧“四大名旦”那样,“梅、程、荀、尚”,特色鲜明,极易区别。汉剧旦行声腔,简言之,似乎只有两种,一种是老派腔,另一种是新派腔,新派腔的代表人物是著名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建国后复出的陈伯华,从《宇宙锋》开始,经她与著名琴师刘志雄(人称刘石头)等人研究切磋,不仅改声腔旋律,还改传统过门,使汉剧的旦行唱腔更为优雅、华贵、细腻、委婉。刘志雄的过门亦堪称一绝,不仅伴奏声腔急缓轻重有序,“四大件”(京胡、二胡、月琴、三弦)配合默契的旋律之优美,亦令专家与观众所倾倒。继《宇宙锋》后,陈伯华又陆续推出了《柜中缘》、《二度梅》、《状元媒》、《断桥》、《三请樊梨花》、《墙头马上》、《卓文君》等一系列新剧,且每剧必由她与作曲家共同设计新唱腔
陈伯华的新腔、新汉剧,谓之“陈派”当之无愧,其成就之高,无人可比,陈伯华可谓把汉剧旦行腔推向了巅峰。如今的汉剧舞台上,几乎是“无旦不陈”。而老派腔的代表当推与余洪元同时代的著名四旦李彩云先生。李氏当年曾随余洪元所率领的“福兴大汉班”北上京城南下上海,其代表剧目《祭江》、《三娘教子》、《琵琶词》、《落花园》等曾受到南北京剧界大力赞赏。建国后的汉剧男旦,汉口有邓云凤,武昌有刘顺娥,二人皆曾得到李彩云之真传。旦行中的坤伶亦不乏其人,除汉剧大师陈伯华外,省汉的钱华、市汉的刘金屏与胡玉凤、麻城的李绍云等皆为汉剧旦行传统声腔的继承者与代表人物,她们保留着自己的唱法,没有一味去模仿,追求“陈派”新腔,保留了自己的风格,如钱华、刘金屏二位旦行艺术家就拥有自己的观众群,并深受观众之喜爱
武汉汉剧院优秀旦行演员李青,是继雷金玉、陈新云、胡和颜等“陈派”青衣之后的当家旦行演员之一,她与邱玲、芦玉华属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进入汉苑的艺员。虽然同唱青衣行,却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戏曲的“四功五法”,“唱、做、念、打”中唱为首,如果仅仅只从“唱”(声腔艺术)方面来分析,李青在继承汉剧旦行声腔艺术上,既把握住了“陈派”花腔华丽的技巧,又吸取了“老派”传统旦行声腔质朴的韵味,堪称是一位兼收并蓄、技艺全面的优秀中年汉剧旦行艺术家。本文试从“陈派”代表作《重台别》及“刘派”(刘金屏)代表作《三娘教子》两出戏人手,对两种风格、两种流派略作分析,以展示李青在汉剧旦行声腔艺术方面的现有成就
《重台别》与《二度梅》全剧中之一折重场戏,剧中的“陈杏元坐车辇泪似雨点”的“二黄”及“四下观无闲人”的“二流”,乃“陈派”声腔的经典。该剧由陈伯华主演拍成了戏曲影片在全国放映,享誉全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胡和颜、邓敏等皆以其精彩“重点”选段,赴京献演而获“梅花奖”。李青的《重台别》乃常演剧目,是观众甚为认可与赞美的“拿手戏”。我一次偶尔去观看演出,只听得李青在幕后一声“叫板”――“趱车”,她那清亮悦耳,颇具汉味的声音,便能激起观众的掌声。接着,在汉剧武场(大水锣、大钹等)“慢长锤”的节奏中,透露出了“杏元和番”的凄凉哀怨心境与北国风寒的气氛,李青所扮演的陈杏元,穿着宫装,在宫女随从的簇拥下,乘车登场顿时便是一个“碰头彩”。该折戏中“陈杏元坐香辇泪似两点”一句浓郁汉味的唱腔,可谓一唱三叹,一字一句的声腔华丽而凄美、委婉而细腻、深情而含蓄,有着动人心魂的艺术魅力。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胡庆树听了《重台别》后惊叹:“汉剧《重台别》的大锣大钹乐器一响,令我感到寒风刺骨,仿佛自己到了了无人烟的塞外沙漠;汉剧器乐的魅力,由此可见戏曲写意的奥妙。当陈杏元开口唱反二黄中的唱调,那种美妙的旋律,更是把人带到了一种空灵的艺术境界,让你感同身受到剧中人物陈杏元告别故国、孤独无助、而又热切眷念亲人的那种悲苦心境。”著名作家方方出于对汉剧的热爱,为撰写以汉剧演员生活为内容的长篇小说,曾多次到剧场欣赏汉剧,品读、领悟汉剧的深沉韵味,当她听到汉剧典雅的旋律与声腔时,不禁感叹:“汉剧音乐与声腔有着醉人的魅力”。李青在继承“陈派”声腔艺术方面,此折《重台别》唱的是如泣如泣,千回百转。在“四下观”一段唱中,又唱得平易简洁而声情并茂、宛转情深而又韵味无穷。该剧在观众中的口碑与影响,称李青为“陈派”声腔的再传弟子当之无愧,更何况,她师承的乃“陈派传人”――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胡和颜。胡和颜在继承与发扬“陈派”声腔艺术方面,乃当今数一数二的艺术代表,她的精心传授,以及李青的聪慧和悟性,共同成就了又一代汉剧“旦角”涌现,这是令人欣慰的
在继承老派旦角声腔艺术方面的代表剧目是《三娘教子》,该剧乃刘金屏的代表作之一。刘金屏乃汉剧舞台上名声仅次于陈伯华的又一“台柱”。她擅长老派传统“青衣戏”,且富有创造能力,建国后汉剧上演的大批现代戏,大都由她主演,且能唱本嗓演老旦。她告别舞台从事教学后,便将她的代表作《三娘教子》传授给了她的爱徒吴绍毓(国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