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从污点证人的角度看行贿人的司法处理论文.docVIP

试析从污点证人的角度看行贿人的司法处理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从污点证人的角度看行贿人的司法处理论文.doc

  试析从污点证人的角度看行贿人的司法处理论文 ..毕业 论文摘要 为了重点打击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我国《刑法》对贿赂犯罪中的行贿人给予了“有条件从轻处理”的立法待遇。在司法实践当中,也形成了“重查受贿、轻办行贿”的办案格局,然而这一办案格局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有效打击贿赂犯罪,而且司法实践中对行贿人的处理方式也极不规范,难以纳入侦查监督的视野,与现代刑事诉讼法律理念相悖。本文主要从有效打击贿赂腐败犯罪的角度出发,对行受贿犯罪中行贿人的处理方式进行探讨..毕业,并认为将实践中对行贿人的司法处理从程序法角度加以规范应是立法改进的方向,而进而明确给予行贿人以“污点证人”的刑事诉讼地位则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论文关键词 贿赂犯罪 行贿人 污点证人 在贿赂犯罪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传统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公权力受贿的犯罪在新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特征的同时,市场交易中“非国家工作人员”为谋取私利而受贿的商业贿赂犯罪也愈演愈烈。 “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作为一种“权力寻租”的腐败犯罪,对党的威信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严重危害,从长期看会威胁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商业贿赂则严重破坏商业信用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若不有效打击使之成为了不良的“商业潜规则”,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贿赂犯罪作为一种“交易型”的对合犯罪,行贿人与受贿人由于都从这笔“交易”中获取了一定利益,犯罪之后双方即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恰如“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这就使得贿赂犯罪变得极为隐秘不容易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也由于过于依赖口供使得案件不易突破。因此,贿赂犯罪一直是腐败犯罪中的“痼疾”。 一、“重查受贿、轻办行贿”办案格局下对行贿人的司法处理 长期以来,贿赂犯罪虽然是典型的对合犯,但是由于受贿一方是公权力“寻租”的行为,所以一直是反腐败打击的重点。加之出于诸多法律层面和办案策略的原因,以至在查处贿赂犯罪时形成了“重查受贿、轻办行贿”的办案格局。大体来看,“重查受贿、轻办行贿”办案格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因。 首先,这乃是由贿赂犯罪的特殊性引起的。贿赂犯罪由于极为隐秘,还日趋复杂化和智能化,物证与书证极难获取,这就导致查处贿赂犯罪对言词证据尤其是口供的依赖性非常高。而由于贿赂犯罪往往当事人极少,一般只有行贿人和受贿人在场,行贿人和受贿人又因共同利益容易形成“攻守同盟”,要想获取贿赂犯罪的口供极为艰难,“分化瓦解”便成了主要的策略。现实办案中,从打击腐败行为的办案重点出发,经常采取先突破行贿后突破受贿的模式,而突破行贿人口供时,为了解除行贿人的顾虑,给行贿人以免于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政策承诺”遂成了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这是由我国刑法实体法律的相关规定决定的。根据我国《刑法》第390条第二款的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乃是刑法为了瓦解贿赂对合犯罪、鼓励行贿人如实交代的重要规定,也是办案实务对行贿人“从宽处理”的唯一法律依据。从另一个方面讲,根据我国《刑法》第389条的规定,行贿人构成行贿犯罪,需要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一构成要件,而实践中“不正当利益”的内涵与外延十分不易界定,容易引发分歧,从而影响对行贿罪的处理,这也是“轻办行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轻办行贿”及其方式的问题 就成因来看,“重查受贿、轻办行贿”办案格局的形成具有一定必然性,这乃是贿赂犯罪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但是就长远来看,一味地“重查受贿、轻办行贿”却无法有效打击贿赂犯罪,不利于遏制腐败现象。毕竟贿赂犯罪是一种对合犯罪,只有对受贿方和行贿方都给予有效打击,才能有效发挥法律的威慑功能。 而且在“重查受贿、轻办行贿”的办案格局下,侦查机关出于分化瓦解的考虑,以“政策承诺”的形式换取行贿人的口供并对行贿人直接作不立案处理,这种广泛存在的处理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侦查机关的“政策承诺”并无可靠的法律制度保障,是否兑现承诺具有较强的恣意性,这就使得行贿人对于“政策承诺”顾虑重重,分化瓦解的策略经常难以奏效;一旦侦查机关失信,从长远来看也会影响查办贿赂犯罪的办案环境。其次,虽然根据《刑法》第390条第二款,如果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是刑事诉讼法却缺乏明确的程序性规定。根据现代刑事诉讼理念,只有法院才拥有定罪量刑权,那么如果对行贿人进行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理论上也应当由法院进行宣告,侦查机关直接对行贿人作不立案处理则与这一理念相悖。最后,侦查机关为换取行贿人的口供,而对配合调查的行贿人不予立案,有与行贿人进行“交易”之嫌;而且由于侦查监督制度的完善,侦查机关的这种行为需要接受侦查监督部门的立案监督,一旦侦查监督机关要求侦查机关对已经作出“政策承诺”的行贿人进行立案,侦查机关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