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摘要】《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以病统证。如伤寒首论太阳病,下辖太阳表实麻黄汤证、表虚桂枝汤证。少阳病下辖小柴胡汤诸证等。这就是说,《伤寒论》以六经病为纲,以诸汤证名目,举纲为目,层层深入,剖析六经病千变万化的病因、病机,使其在临床上证药合机,审因论治,取得相应的疗效。?
【关键词】治疗感冒;胃脘痛;胁痛;夜游症;癫痫?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06-02
有认为《伤寒论》只论述由寒邪所引起的外感病,另有则认为《伤寒论》包括所有的外感病在内,这两种争论谁是谁非,长期以来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应当辩证的看待,从《伤寒论》内容看,确实包括了温病的各种热性病,如第六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身灼热者名风温……”历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观点各一,认为该条文包括温病的亦属不少。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即小柴胡汤原义,上适用于上述四大主症,七个或然症,本主是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该方寒热并用,升降协调,具流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扶正去邪的功用,是治半表半里症的首要方子,在临床上可用于:?
1治疗感冒,小柴胡汤有和解透表、宣通内外、和畅气机功能?
由于本方具有和解表里的作用,许多同道均有这方面的运用和治疗体会,本人这里强调本方在治疗体虚性感冒,经期感冒,产后感冒即所谓热入血室证,运用本方均可收到奇特的疗效。刘丰伍教授在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论述。我循其道义而用之于临床疗效甚高。?
2治疗胃脘痛?
由于本方具有疏利三焦之气机,而胃脘属于三焦之中焦,中医对痛理解为“痛则不痛,不通则痛”,胃脘痛多为痰、湿、於、郁等因素阻碍中焦气机畅所通,而本方且独有这方面的功效,为了更具体说明,现举下例:?
患者张xx,男,47岁,门诊简易病历,诊疗日期1929年8月16日,因劳里后,食利饭而致胃脘部疼痛,恶心呕吐,体温38度,头晕,寒热往来,胸胁整闷,舌淡,苔博白,脉数,辩为邪侵少阳,痰湿内阻,中焦气机不畅,治预和解少阳,燥湿理气即用本方如陈皮,草叩,厚朴,苍术。焦三仙,二剂而愈。?
3治疗胁痛?
人体气机,左升右降、少阳经脉循胸络胁,胁痛是本方四大主症之一,因此临床上运用本方加减进行治疗胁痛:如肝胆疾病,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及胸膜疾病患均可收到很高的疗效
4治疗癫痫?
中医理论认为癫痫是逆气所生,人体内诸气各有其正常行循规律,若这些气反其道而行,必致气逆,必挟邪上犯大脑,迷闭心窍引动肝风而频发。而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逆痰聚,本方且具有疏理三焦之气机,可使逆气疏发下行使抽搐得以缓解和治疗,从而达到本病的治疗目的,如齐齐哈尔市建华中医院周加?大夫用此方如白芍,天麻、郁金、钩藤、石菖蒲等,疗效可达到79.3%,说明本方在治病上具有奇特的疗效。?
5治疗夜游症?
我曾治一妇女,43岁,因惊吓,白天不敢出门,怕见人,喜居于暗处,每到夜晚十一点、左右,从梦中起身挑水、干家务事,而次日否认其所为。病达三年之久,因闲谈中得知此病,便想起老师曾经治愈过此类病人,便让其家属领来查治,查其症挟有心气虚,心阴亏虚之证,便用小柴胡汤合逍遥敞,重用酸枣治疗,取药二十余剂,症状大减,后因经济困难未治疗彻底,为此我更深的体会了老师所讲:子时得病,乃阴阳交替之时,所选处方唯有小柴胡汤最为合理。而本方独有治上治下,治里治外,治阴治阳的功效,所以在临床无法辩的奇症,用本方往往可致到奇特的疗效。而本方精深之旨义,愿同同道共研。?
6讨论?
小柴胡汤出自古典医籍《伤寒论》,本方立法,以和解少阳为主,柯韵伯称其方“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小柴胡汤的方义《医方考》:“柴胡、黄芩能和解少阳经之邪,半夏、生姜能散少阳经之呕;人参、甘草能补中气之虚,补中所以防邪入里也1”。主方具有和解少阳,疏肝解郁,转运枢机之功。众所周知,大多数抗精神病药因其不良反应较多,使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而被迫中断治疗。如何有效地解决这对矛盾,笔者结合基层实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既可减轻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又不影响原有药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减药或停用抗精神药物后,辨证应用中药治疗,有过渡稳定作用,有利于减少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连建伟.历代名医精编.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2.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二十二章 人为灾难的医学救援.pptx
- 030904《项目实施进度里程碑确认单》.xlsx VIP
- 治疗篇第六章骨伤科四肢病证推拿讲解.ppt
- 2025年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七年级下册英语课件Unit 3《Keep Fit》(Section A 1a-1d).pptx VIP
- 福特嘉年华说明书.pdf
-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员及使用人员岗位职责.pptx VIP
- 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pdf VIP
-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下数学期中测试题(a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