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王国维.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王国维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王国维摘要:王元化先生上世纪末的学术努力以“九十年代反思”著称,反思焦点包括重新评赞王国维。然而王元化对王国维的钦敬至少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时开始撰写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堪为表征。后者包括引鉴其文字考证成果,评赞其文艺美学观点,运用其首倡的“二重证据法”,以及称颂其为“开拓新境界”的代表人物。“九十年代反思”后的王元化进而从思想史范围与学术精神高度推重王国维,部分原因是基于此前的研究和体认 关键词:王国维;王元化;文心雕龙;艺术创作;九十年代反思;学术精神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5-0049-06 王元化先生在《文心雕龙》研究方面先后出版过六部同类著作:《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初版、1984年修订版)、《文心雕龙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改版、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日本汲古书院2005年日译版)、《读文心雕龙》(新星出版社2007年最终版)等。最初版多处涉及对王国维的评赞,它们在以后各修订改版中始终保持而未见改变 “九十年代反思”时期王元化对王国维崇敬有加,原因之一是基于他早先对王国维学术的研究与体认。本文主要简介《文心雕龙创作论》涉及的王国维评赞,以期准确把握王元化“反思”前后的王国维观 一、“物”字考释:“王氏之说,义据甚明,可谓胜解” 《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刘勰“心物交融”篇中,首先考辨的是“物”字之义何所指。其中一段对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相关注释的评论写道: 《范注》把物字训为“事也理也”本之段玉裁。……所谓“事也理也”本来是段注牛字之训,今范注移作物字之训,是否可以成立?案物从牛,勿声。王国维《释物篇》曾据卜辞(引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第三叶及《殷墟书契前编》卷四第五十四叶,卜辞原文略)考定“物亦牛名”,是则物牛二字古通。《范注》以牛字之训来解释物字是没有问题的 这里是以王国维《释物篇》的考释结论,来评断范文澜释物字“没有问题” 该篇又分别参考比较了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及王筠《说文解字句读》、白作霖《释说文牛马字义》、徐承庆《段注匡谬》等相关训释,而发问“物字之训,究竟以何者为胜?”作者的解答也是以王国维的考辨为主要借鉴: 笔者以为王国维之说较长。王氏《释物篇》云:“古者谓杂帛为物,盖由物本杂色牛之名,后推之以名杂帛。《诗“三十维物,尔牲则具。”《传》云:“异毛色者三十也。”实则“三十维物”与“三百维群,九十其椁”句法正同,谓杂色牛三十也。由杂色牛之名,因之以名杂帛,更因以名万有不齐之庶物,斯文字引申之通例矣。” 作者之所以认为“王国维之说较长”,理由不仅是基于上引王氏论述中的举证,还有其本人调查所得的例证与辨析,并进而评断王国维之说“可谓胜解”: 王氏提出的杂帛之训,在先秦以来古籍中可以找到不少例证。如:《周礼司常》“杂帛为物”。《仪礼“为铭各以其物”并《仪礼“旌各以其物”,《注》曰:“杂帛为物,大夫所建也。”《释名“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杂帛是最接近物之本义“杂色牛”的训释,由此再引申为万物之训。许氏《说文》牛字亦有万物之训,但王氏谓其“迂曲”。这是因为许氏《说文》兜了一个圈子,由“牛大为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再归结到牛训万物上来,这种说法是缴绕难理的。王氏并不否认万物之训,他只是指出物的本义不是万物,而是杂色牛,推之以名帛,后更因以名万有不齐之庶物。因此,万物乃物字的引申义。王氏之说,义据甚明,可谓胜解 在此基础上,作者回瞻《文心雕龙》之说及前人相关注释,评曰: 在物字的纷繁词义中,刘勰的心物交融说的物字,即王国雏所举出的引申义:“万有不齐之庶物”。因而,论者把它解释为外境,或解释为万物,都是可以说得通的。唯独把《神思篇》的“神与物游”和“物沿耳目”中两物字,分释为“外境”和“事理”,加以牵强地区别,或者拘守旧训,把它们一律强调作“事也理也”,再进一步把理字作为哲理之理,以从己意,这都是不正确的,并且会使我们在探讨《文心雕龙》的思想底蕴时带来不必要的障碍 以上可见,王元化在讨论《文心雕龙》“心物交融”说时,综合考察前人的各种相关注释,而他最为推重、引为主要借鉴的是王国维“物”字考释的结论。并且就管见所及,首先重视并将王国维考据成果引入《文心雕龙》研究的,是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 《文心雕龙创作论》虽然初版于1979年,而该书最初手稿名为《文心雕龙柬释》,后者在更早的20世纪60年代就大体完成。作者于该书初版后记自述: 这是一部旧稿,开始写于一九六一年。后来因为患病,时写时辍。直至一九六六年初,初稿基本完成。当时还来不及整理出版,文化大革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