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渭河之源:秦川八百里,渭河接纳了多少支流?.docVIP

寻找渭河之源:秦川八百里,渭河接纳了多少支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渭河之源:秦川八百里,渭河接纳了多少支流?.doc

寻找渭河之源:秦川八百里,渭河接纳了多少支流?      “长流渭川水,溯到源头只一盅”――鸟鼠山品字泉作为曾经的渭河源,现在已经干涸。时越千年,现在渭河源到底在哪里?   “泾渭分明”是关于渭河最著名的成语,而究竟是“泾清渭浊”还是“渭清泾浊”这个疑问,曾让古人纠结了上千年。   榜沙河、沣河、黑河、灞河……渭河究竟接纳了多少条支流?或者说,秦川八百里由多少条河流组成?你能数得清吗?   为了寻找渭河源头,考察队携一辆挂了加力的猎豹牌越野车,在甘肃省渭源县的山中奔波数日,最后,车嘶鸣着,在遍地泥泞的山坡下扭了几下屁股,便熄火抛锚了。大家下车推车时,忽然全都笑了起来――原来,传说中的渭河源头鸟鼠山,就在眼前。      举目望去,植被稀疏的山湾里,一座并不高峻的山梁在前面竖起。丛林和荆棘在山湾里无拘无束地疯长,玉米和洋芋则在山下泛着苍绿。连下了两夜的秋雨刚刚停息,通往半山腰的道路泥泞得异常难行。穿过一个水潭,我们在疏朗的树林之间看到了房舍――那应该就是鸟鼠村了。但大家顾不上进村歇息,因为我们还没有寻找到那条伟大河流源头的第一滴流水。 鸟鼠山还是清源河? 渭河源头之争   踩过泥潭和水潭,爬上实在不能用“高迈”、“雄浑”一类词语来描绘的鸟鼠山半山腰,我们终于在龙王沟的一片茂密松林里,寻找到了郦道元笔下的渭河之源――鸟鼠山品字泉。   想像中的品字泉最起码应该泉水如注,才能孕育出渭河这样一条不知影响过多少王朝更迭、时序变迁的古老河流。然而,眼前的情状却让我们有点失望:黑咕隆咚的泉底看不到一丝水光,3眼泉水早已干涸如斯――难怪1938年学者顾颉刚到鸟鼠山考察渭河源头后,会撰联发出“长流渭川水,溯到源头只一盅”的慨叹。   在这样的秋雨时节仍然干涸,疑问和诧异也在我们心中升起:一条流淌千年,浊浪汹涌的著名河流的源头,怎么说干涸就干涸了呢?大禹时代、郦道元时代的渭河源头或许就在鸟鼠山,那么随着时光推移,现在渭河的源头变迁到哪里去了? 图为渭河流域风光及泾渭交汇处。无论时局怎么变,当年渭河流经的上游,一直是戎狄的统治地区。两三千年前的陇西盆地地势平缓,山塬起伏,在滚滚奔涌渭河的滋润下,这里曾经牧草苍茫,绿草如茵,林木苍翠,牛羊成群。那些马背上的民族,就在渭河流域的河谷山坡、山间草甸游牧、生活。   准备渭河之行资料时,考察队仔细查阅了《渭源县地形图》,并注意到县城南面有一条来自西秦岭余脉的悠长河流:清源河。所以我们将接下来的目光锁定在那里――以渭源县为起点,西北的鸟鼠山已经没有水流滋润渭河,而与鸟鼠山相对应的清源河流域,却是众多山涧小溪和无名小河汇集。我们车行至这里的山丘之上,俯视四周葱绿的田野,以及蒙蒙雨雾笼罩的山川大地,吸入的空气很是湿润、舒服。   2009年,渭源县出版的《渭源县旅游交通图》上,曾将发源于豁豁山的清源河赫然注明为“渭河源”。当地县志办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从渭源地方志书上看,渭河在古代曾有3个源头,即鸟鼠山、清源河、以及与清源河并驾齐驱,发源于秦岭南部山区的锹峪河。3条源流在渭源县城东面的河口村汇聚成渭河主流,向东朝着陇西、天水、关中奔流而去。   不过,在鸟鼠山品字泉、清源河、锹峪河3个源头“谁是渭河正源”这个问题上,自民国以来就争论不休。《渭源县志》收录的民国渭源人庞焕昀的《渭水发源说》,是目前较为科学的论断:他在考察、比较后认定,鸟鼠山来水经常浑浊,而且只要10多天没有雨水补充,水源便干涸、断流,应该不是渭河正源;清源河水量很大,必须架桥渡河,应属正源;至于锹峪河,虽然流程比清源河长1公里,比鸟鼠山品字泉长20多公里,但它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每到雨季水流充沛,每遇枯水期或干旱则断流,自然担当不起渭河源头之重任。 泾渭分明,孰清孰浊 “泾?[渭浊”,还是“渭?[泾浊”?   泾渭分明,或许是关于渭河的最著名成语,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上强调了渭河最大支流――泾河的重要性。   泾河这条来自北方的河流,在西安北郊高陵县船张村附近与渭河相遇,它的源头远在400多公里外的宁夏六盘山。泾河在黄土高原纵横交织的丘壑峡谷中奔流的时候,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在黄土高原结束的地方,有一条更大的河流将毫无保留地接纳它一路带来的大量泥沙――于是,当两河相汇,才形成了这一浊一清的自然奇观。 图为渭河流域风光及泾渭交汇处。无论时局怎么变,当年渭河流经的上游,一直是戎狄的统治地区。两三千年前的陇西盆地地势平缓,山塬起伏,在滚滚奔涌渭河的滋润下,这里曾经牧草苍茫,绿草如茵,林木苍翠,牛羊成群。那些马背上的民族,就在渭河流域的河谷山坡、山间草甸游牧、生活。   渭河与泾河相汇的地方,距泾河刚刚流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泾阳县永乐镇仅20多公里。最早发现“泾渭分明”奇观的,应该是当年生活在渭北周原及岐山、沣水一带的周人,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