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十七课《茶馆》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七课《茶馆》教学设计

《茶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本文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体会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 2.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附:板书设计 情 节 概 括 表 现 的 内 容 1.李三的困苦 2.难民的哀告 人民生活的苦难 3.康顺子的求工 1.巡警摊派索贿 2.大兵强取豪夺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鱼肉百姓 3.特务蛮横敲诈 4.地痞流氓的肮脏交易 1.常四爷愤世嫉俗参加义和团 1.劳动人民朴素的爱国感情和反抗意识 2.松二爷软弱无力回忆大清国 2.遗老遗少的哀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温习旧课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第二幕。 2.注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力求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与时代的联系。 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 1.该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 2.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些邪恶之处。老舍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三、课文研读 1.温习并检查上节课对情节的梳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剧中的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等角色由平时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担任。 3.分析人物形象是本节课的重点。 4.从人物的形象看旧时代的黑暗是本课难点。 5.引导学生讨论: (1)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将台词朗读与分析王利发这一形象结合起来)。先完整地介绍王利发在整出戏中的命运,再请同学找出有关王利发的台词细细品读,要求能分析出这个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复杂性,要让学生学会用动态而不是静态,立体而不是平面的方法来分析人物。 ???? 也可以将王利发和秦仲义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他们一个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一个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都是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口中之食,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 难点解析: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 ?王利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好话,多作揖”的处世哲学;他精明、干练、谨慎,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像他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产、悬梁的命运。剧本通过这个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旧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常四爷是老舍笔下被刻画得颇为生动细致的人物。虽然同样是“吃俸禄”的八旗子弟,但却不同于胆小怕事、只知喝茶请安、侍弄黄鸟的松二爷,这个人物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他不满于富户人家为一只鸽子而械斗,痛心于洋货倾销、国家的银子外流,对清朝的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从茶馆里两起乡民卖女的悲剧中,他预感到“大清国要完”,因而招来横祸被捕入狱。他性格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当二德子向他逞凶时,他言辞锋利地回敬对方,明里讥讽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危难时刻他也不像松二爷那样被吓得魂不附体,语无伦次,而是临危不惧,挺着腰板离开茶馆。他看不惯刘麻子所做的卖人交易,施舍给卖女儿的村妇两碗面。直到后来他参加义和团,与洋人拼杀,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常四爷光彩照人的形象,然而,这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志士,最终变得穷困潦倒,他一生的美好愿望。与顽强奋斗都成为泡影。这是一个正直的 中国人的悲剧。他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社会,理想遭践踏,美好被 毁灭。剧本通过常四爷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附板书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 1.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精明、干练、自私、圆滑、善于应酬。对不同人取不同态度: 对逃难的饥民:强硬、少怜悯(自私) 对大兵警察特务:讨好、巧应付、怕得罪(圆滑、世故) 对唐铁嘴之流:厌恶仍笑脸相迎(精于处世) 这样一个多说好话、到处作揖的小商人,最终仍落个家业破落、悬梁自尽的下场。 2.常四爷——旗人。对清王朝不满,对洋人痛恨。坐过清朝的牢,出狱后参加义和团。卖菜为生,敢作敢为,有正义感,最后仍穷困潦倒,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