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及其限制
一、雷闪放电过程
1、先导放电阶段:
当云中的电荷达到一定数量时,电场强度达到使空气绝缘破坏(击穿),变成导电通道,即先导放电通道,向地面发展(逐级)。
2、主放电阶段:
当先导通道头部接近地面时,先导通道头部对大地的极大电位差,使剩余间隙中产生极大的场强,造成强烈的游离,形成高导电通道,将先导通道头部与大地接通,即主放电阶段开始,发生闪电和巨大的雷响。
3、余辉放电阶段:
主放电完成后,云中的剩余电荷沿雷电流通道继续流向大地,形成余辉放电。
二、雷电参数:
1、雷电通道波阻抗Z = 300~400欧
2、雷电流的波形
3、雷电流幅值及概率分布(图4—2)
4、雷暴日TD,
5、地面落雷密度
三、冲击波过电压和伏秒特性
1、冲击波过电压的定义:
作用时间很短的非周期变化的过电压。
2、标准冲击电压波形:
(1)规定标准冲击波电压波形的目的
(2)标准波形
(3)标准冲击电压波形的参数:
1)波前时间T1 =(1、2±0.36)us,
2)波长T2 =(50±10)us,通常表示为:1、2 / 50 us
四、50%冲击击穿电压U50%:
由于冲击电压作用下放电的分散性,如果在某一冲击电压作用下,间隙击穿的概率为50%时,称此电压为50%冲击击穿电压,用U50%表示。它表示间隙耐受冲击电压的能力。
冲击系数:表示U50%与静态放电电压U0之比。
即γ = U50% / U0
U0 —静态放电电压(直流、工频)
五、间隙(绝缘结构)的伏秒特性:
表示间隙放电电压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曲线。
5、2 输电线路的雷闪过电压及其防护
一、输电线路的运行特点
二、输电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
1、雷击线路附近地面时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主要说明避雷线对感应过电压的影响,结论是:由于避雷线的存在,可使感应过电压下降。
2、雷击塔顶时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
(1)无避雷线时
(2)有避雷线时
三、输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
1、 雷直击导线时的过电压
绕击的概念
2、 雷击杆塔顶时的过电压
(1)作用在线路绝缘子串上的电压(即塔顶与导线之间的电压)由下列3个分量组成:
杆塔对地电位Utd ;
避雷线和导线间的耦合作用在导线上具有的电位;
感应电位。
1)塔顶电位:Utd = β I( Rch + Lgt /2、6 )
2)导线电位:Ud =KUtd - a hd(1 – K) (包含耦合以及感应)
3)绝缘子串上的电压 Uj:
Uj = Utd - Ud = I ( βRch + βLgt /2、6+ hd/2、6 ) (1 – K)
(2)绝缘子串的闪络:
当 Uj大于绝缘子串的冲击闪络电压时,绝缘子串将发生闪络,称为“反击”。
(3)反击耐雷水平
四、雷击跳闸
1、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定义
2、雷击时引起线路绝缘子闪络跳闸的原因
3、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包括雷击杆塔顶时的跳闸率和线路绕击跳闸率。
四、衡量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主要指标:
1、耐雷水平
2、雷击跳闸率。
五、线路防雷的措施
1、架设避雷线
2、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3、加强线路绝缘
4、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5、装设自动重合闸
6、线路交叉部分的防雷保
六、各级线路防雷的具体措施
1、 3~10KV线路
2、 35~66KV线路
3、 110~500KV线路
5、3 发电厂、变电站雷闪过电压的防护
一、发电厂、变电所的雷害事故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直击雷,二是雷电入侵波。
二、发电厂、变电站的防雷保护的特点:
1、设备设施集中布置,防直击雷主要采用避雷针。
2、防侵人波过电压,采用避雷器。
3、 发电厂、变电所布置的设备贵重,防雷措施需要更加周密。
4、 发电厂、变电所的接地系统包括防雷、工作和保护接地,必须保证良好的接地。
三、避雷针安放的原则:
1、被保护设备应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
2、应防止反击。
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的空气距离Sk不小于5米,地中距离Sd不小于3米。
根据防止反击的要求和配电装置的布置,决定针的安装位置,即决定了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的水平距离。
由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的水平距离和被保护设备的高度hx确定避雷针针高h。
3、35KV及以下配电装置架构上不宜装避雷针,应设独立避雷针及独立的接地装置;
4、110KV及以上配电装置,在电阻率不高地区,允许将避雷针装在出线架构上,但应防止反击,并设集中接地装置,其与变电所接地网的连接点离主变与接地网的接地点之间的电气距离应不小于15米;
5、变压器门型架上不允许装避雷针;
6、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地区,架构上不宜装避雷针
7、照明灯塔作为避雷针的支架时,照明灯塔的电源线必须用铅皮电缆或将电源线穿入铁管埋入地中;
8、发、变电所的主控室和35KV及以下的配电装置室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