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教案第二编第一章.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法学教案第二编第一章

第二编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在本编中,将主要涉及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及税收法律制度。 本编的学习,大约需要20个课时。 第一章 宏观调控法原理 第一节 宏观调控和宏观调控法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总体的供求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 第一节 宏观调控和宏观调控法 (解析):宏观经济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体的供求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 总体供求关系,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关系。社会总供给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提供给社会的全部商品和劳务关系。社会总需求是指全社会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总和。而要保持上述平衡,就是指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就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2、特征:(1)宏观调控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主体是国家 第一节 宏观调控和宏观调控法 (2)宏观调控涉及到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宏观层面,以总量平衡为调控的主要目标,而非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 (3)以间接手段为主要的调控方式,必须借助市场机制,包括计划、税收和金融等手段,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市场中介引导市场主体,使市场主体的微观经济活动同宏观经济目标相互衔接。 (4)以经济利益为实现调控目的的主要手段,亦即经济性手段,以刺激市场主体,而行政和法律手段,前者太过刚性,后者则太过繁琐。 第一节 宏观调控和宏观调控法 (5)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各国政府应该向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物品。 (6)宏观调控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必须在严格的规制下运行。 二、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和特征 第一节 宏观调控和宏观调控法 1、概念:调整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早期是危机对策法。 第一节 宏观调控和宏观调控法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含义:(1)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方主体是国家;(2)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是国家在履行管理经济职能,以间接手段调控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间接管理关系。(3)宏观经济管理关系是国家在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调控过程中,与市场主体之间普遍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 2、特征:(1)调整范围的整体性和普遍性;(2)调整方法的指导性和调节性;(3)调整手段的综合性和协调性。(具有社会法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整体导向性;政策性法;固定的程序法和变动的实体法的结合。) 第一节 宏观调控和宏观调控法 三、宏观调控法的功能和作用与部门法定位 1、功能:(1)弥补市场缺陷,引导市场主体行为;(2)规制政府宏观调控权使其合法使用;(3)保障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2、作用:(1)巩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2)为制度创新提供法律依据;(3)保障政府调控依法进行;(4)促进宏观调控与国际接轨。 第一节 宏观调控和宏观调控法 3、定位:经济法之下的子部门法 四、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方式 第一节 宏观调控和宏观调控法 (一)基本原则:社会整体利益平衡,还夹杂尊重市场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民主原则。 (二)调整方式:是指宏观调控法在调整宏观调控关系时所采取的行为规范方式和法律后果形式。特征: (1)行为规范的内容是以专业性、政策性规范为主导。 第一节 宏观调控和宏观调控法 (2)行为规范方式以授权性规范为主,以弹性规范方式为主要形式。 (3)对相对利益主体的约束力具有间接性。 (4)法律后果形式上制裁和奖励法律措施并用。 六、宏观调控法的法律体系 1、计划法2、金融政策法3、财税政策法4、产业政策法 第二节 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一、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发展历史 1、主要是两个阶段:经济软着陆与扩大内需的阶段 2、发展趋势:(1)从宏观调控政策到宏观调控法;(2)从“行政与经济”双重调控到法律调控;(3)从集权式调控到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分权式宏观调控体制;(4)从政府宏观调控到政府与社会相结合 二、宏观调控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1、政府工作重心:应从直接参与经济建设转向提供公共物品 2、宏观调控与监管职能分离 3、公共参与 4、分权式的宏观调控机制等。 * *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