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湖居听书》优质课5
写作方法 1.音乐描写生动精彩 白妞说书实际上是一种演唱,演唱的音乐诉之于人的听觉,难以用语言描绘。本文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把白妞的歌声描写得生动可感。 第一,作者准确地把握了白妞演唱的节奏。“初不甚大”——演唱的开始;“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演唱的继续发展;“忽又扬起”——演唱的高超;“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这样就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第二,多角度生动设喻。有的从感觉设喻,通过描写感受来表现音乐。如描写王小玉初唱时那种并不甚大的声音,“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通过比喻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与听觉器官沟通起来,从而表现了音乐给人带来的甜润、舒畅的美感。有的从视觉设喻,通过描写人们听音乐时仿佛眼之所见来表现音乐。比如写视觉形状的,用“像一线钢丝抛人天际”描写“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用“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愈翻愈险,愈险愈奇”描写演唱‘‘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用“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弦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描写王小玉‘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形象地表现出白妞的歌声高亢、挺拔,曲折、轻快的特点。又比如写视觉色彩的,说声音低细下来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既着眼于形,又着眼于色,表现了声音的飞扬和美妙。还有从声音方面设喻的,如描写黑妞说书的清脆和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描写弦子与演唱合鸣清脆、热烈,“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没有听过的、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能受到事牛功倍的效果。 作者通过宏观和微观结合、多角度运用比喻的方法,使读者对于白妞(主要)等人的演唱技艺不仅有整体的节奏感,而且有具体的细节感受;不仅能似乎听到甜润清丽的歌声,而且能似乎看到千姿百态的形象,获得沁人肺腑的轻松畅快的感受。 写作方法 2.侧面描写角度多样 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作者不仅从正面作了精彩的描写,包括对人物衣着、相貌、举止的描写和音乐描写,而且作了大量的多角度的侧面描写。 一是戏园盛况的描写。来听说书的观众之多,观众身份之复杂,到场的时间之早,无不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的吸引力。 二是琴师的精彩弹奏。“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既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也是对白妞技艺的衬托。 三是黑妞的出色演唱。文章先描写黑妞的演唱“百变不穷”,使听众“以为观止”,把话说到极处,似乎无以复加;然后引出观众的评论:‘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确凿有力又十分自然地为白妞说书作了烘托和铺垫。 四是观众的评论。除了上面提到的观众对黑妞和白妞的对比评论外,在白妞说书结束之后,文章专门安排了一段梦湘先生等人对白妞说书的盛赞。“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于我心有戚戚焉”,“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既有文雅的引用,又有通俗的大众语言,把听过白妞说书以后的陶醉感形容得贴切而生动,极为有力地从侧面烘托了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四、问题探究 1.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在何处? 白妞说书,形式其实很简单:半张桌子,一面板鼓,一副梨花简;一只三弦子伴奏;一个演员表演,或敲或打或说或唱,以唱为主。但从文章的描写来看,这种说书形式,在清代的泉城济南,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受到了社会各界无数观众的广泛欢迎。这说明了“说书”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巨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也体现出历代民间艺术家们在创造、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方面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卓越成就。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和科技条件下,在借鉴西方艺术的同时,去反思、挖掘、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正如人们所说,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国际的。 2.《明湖居听书》的艺术价值在何处? 白妞的说书实为“唱书”。演唱的音乐旋律诉诸人的听觉,直接聆听方能有最佳感受。运用语言文字记录说书的音乐效果,实非易事。自古以来,诗词文赋不计其数,但直接描写音乐的作品并不多,描写得好的更是寥寥无几。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为数不多的佳作中的佼佼者。刘鹗在《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中对王小玉演唱音乐的描写,是可以与之比肩的。大量运用比喻、通感,将诉诸人们听觉
文档评论(0)